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29 09:31
【摘要】:尤金·格拉德斯通·奥尼尔是美国知名剧作家。他是著名的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和美国国家戏剧的创始人。奥尼尔曾经相继得到普利策奖四次.诺贝尔文学奖在1936年也被授予给了他。《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是奥尼尔于1923年出版的著作,为读者和观众们讲述了黑人吉姆和白人埃拉为争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婚姻幸福所做的努力。奥尼尔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周边的环境刻画的栩栩如生。它展示了在种族歧视的条件下人们的艰苦生活。种族歧视像一个无形的影子始终围绕在吉姆和艾拉周围,它让男女主人公彼此既爱又恨。在种族歧视的影响下,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中。本文通过后殖民主义代表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解读剧本,分析剧本中所体现的后殖民主义特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奥尼尔以及奥尼尔的作品《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其次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情况。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研究发现,从后殖民角度解析剧本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法。最后论文陈述了本篇文章的框架。第一章理论基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的背景及其发展,在对背景和发展历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本文其次介绍了后殖民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最后本文重点介绍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的三个典型特征:模拟、混杂性以及矛盾性。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模拟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本部分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入手剖析吉姆和吉姆的家人对白人地位的渴求。吉姆和家人对白人的模拟并不是真正的模仿。通过分析发现吉姆和家人的模拟过程中有对白人文化的嘲讽和戏弄的成分。吉姆代表的黑人群体并不是一直处在弱势地位中,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白人的地位和文化做着回应。第三章致力于戏剧中的混杂性特征。本章结合戏剧独有的表现方法去解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混杂性特征。从戏剧独有的场景布置和人物设置两方面入手,文章分析了《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所包涵的混杂性特点。通过混杂性的应用,它模糊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使处在弱势地位的黑人有了生存的希望。戏剧中矛盾性的解析被放在第四章。通过话语的矛盾性和殖民关系的矛盾性入手分析蕴含在作品中的矛盾性特征。通过对作品中双方话语和双方关系的矛盾性解读,读者可以意识到黑人也是有潜在的反抗能力。他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白人特权做出反抗。总而言之,本文选用后殖民主义代表理论家霍米巴巴的理论去解读文本。在体会到黑人为了获取白人地位所付出的辛酸努力的同时,读者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努力并不全是徒劳无功的。读者可以理解到包含在模拟,混杂和矛盾中的黑人对白人的反抗,也许这也正是奥尼尔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无声的控诉。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金银岛》[J];语文建设;2017年27期

2 杨林;;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他者”镜像:失语·对位·超越·流散[J];文学理论前沿;2016年01期

3 张添;袁文菁;;“后殖民期的德国——德国殖民史及其遗存”教学单元述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01期

4 朱继军;;后殖民主义史学的移植与超越——以《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一书为讨论中心[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年04期

5 黄璜;刘瑾瑾;;《黑暗之心》中的“他者”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23期

6 张慧竹;;从“方言”角度来透析《金陵十三钗》中的后殖民主义[J];北方文学;2017年06期

7 李娜;;对小说《已知的世界》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7年20期

8 曾思;;《幸福蛋糕店》后殖民主义视角再解读[J];牡丹;2017年14期

9 刘惠;;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解读V.S.Naipaul的《半生》[J];北方文学;2017年18期

10 杜敏;;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琼斯皇的身份重建[J];青年文学家;2017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宁;;论后殖民主义批评语境下理论对翻译抉择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张婷;;重建美国梦——《美国在心中》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身份重建[A];2017中国·厦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宋志明;;文化“归航”与文化反抗——论沃勒·索因卡后殖民主义创作的文化形态[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肖晏妮;孙镭娟;罗健;张海燕;高豪;;译文的文化表达分析[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5 杨乃乔;;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洁;;民族身份的建构——以后殖民主义解读《郊区佛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西蒙·杜林;陈太胜;;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一种辩证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9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七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研院 杨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北美博物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刘兵;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科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焦莉君;“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后殖民主义”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赵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北京 陶东风;不透明世界里的“舞者”[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荆州师范学院 黄忠顺;从问题的求解出发[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王艳玲;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赛珍珠小说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李思捷;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暨南大学;2003年

4 姚晓鸣;从后殖民主义到世界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6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裴虹;“在满”朝鲜人散文文学后殖民主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8 邱金英;文化帝国主义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玲雪;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的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2 韦红雁;后殖民主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马思远;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解读唐·德里罗的作品《名字》[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朝霞;后殖民主义小说中颜色意象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昕梅;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藻海无边》中女主人公文化身份探寻之旅[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海清;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策略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贝贝;《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引言和第一章:后殖民主义研究和翻译研究)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韦铭;他者的悲剧—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析《野草在歌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3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73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