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中上健次“纪州三部曲”中的父子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7:43
【摘要】:中上健次(1946-1992)出生于日本纪州的被歧视部落,以独特的写作手法描写纪州的风土人情,探究部落歧视等社会现实问题,并且是日本战后出生的首位芥川文学奖得主,在日本现代文坛占据着重要地位。1976年中上健次发表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岬》,其后创作续篇《枯木滩》、《天涯海角至上之时》,这三部作品被称作纪州三部曲,书写复杂的地缘环境、血缘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同时揭示主人公和生父之间无法避免的父子冲突。父子关系是推动纪州三部曲故事发展的一条主线。围绕父子关系展开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主人公所处的家庭环境、地缘环境以及“他者”的存在对主人公自我意识产生的影响。但是先行研究多从外在环境、部落歧视等角度探讨“路地”、血缘关系等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父子关系相关研究多从俄狄浦斯情结、母系和父系的冲突等视角,对他者的影响以及父子冲突的内涵探讨不足。本论文以纪州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以自我他者的伦理性关系理论为理论依据,对父子冲突问题进行分析。自我他者伦理性关系理论既包含自我和他者的同一化关系,也包括自我他者之间绝对独立的形而上学的关系。纪州三部曲中,主人公既渴望和父亲同一化,又追求自我存在的绝对独立。受继父、母亲、路地等他者影响,主人公的自我意识产生混乱和冲突,继而招致了父子冲突的必然结果。本论文主要从主人公的父亲认识、他者的父子关系认识、路地对父子关系的影响、主人公自我意识变化等四个方面,对父子冲突的本质进行考察。成长过程中继父在场、生父缺席,导致主人公对父亲认识的缺失以及对自我认识的不明确。继父的存在不仅激发主人公对生父的认识欲望,而且促使主人公开始对自我存在发问探索,可以说继父和生父的存在是造成父子冲突的潜在条件。其次,他者对父子关系的认识也深刻地影响了主人公,母系的代表人物母亲和姐姐,极力割裂父子关系,使主人公和生父站在对立面;路地的居民则更看重主人公和其生父的相似之处,经常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此外,路地对父子关系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路地极具特色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父子对路地截然相反的态度、路地的变化消亡等都推动了父子冲突的发展。随着父子距离的变化以及主人公一系列的报复行动,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经历了萌芽、混乱、冲突等阶段,而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变化又从本质上影响父子冲突的发展变化。通过血缘、地缘以及主人公的意识变化等方面的分析,结论部分指出他者的存在对主人公的父亲认识及自我认识产生的影响。主体性不被他者承认的主人公,通过近亲乱伦、杀害弟弟、放火等暴力反抗行为,试图摆脱父系和母系的束缚,寻求独立自我,避免自我主体性的消解。在和外部环境不断冲突斗争的过程中,主人公寻找、认识自我。复杂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深刻地影响了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变化和冲突又导致了一系列的父子冲突。因此,父子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冲突。综上所述,分析纪州三部曲中的父子关系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父子冲突的本质原因,而且对理解中上文学作品中“父亲”的实质内涵、路地的重要作用、他者对自我认识的影响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索尔曼 ,江小平;中上健次谈日本文化[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9期

2 张文颖;试论中上健次文学中的场所[J];日语知识;2003年04期

3 张文颖;;试论中上健次文学中的场所[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2期

4 李娟;;试读中上健次的《海神》[J];文学教育(下);2015年11期

5 李东军;;中上健次:日本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松浦理英子;;描写抽象的地方[J];朔方;2011年04期

7 城谷武男,罗明辉;沈从文与中上健次对比研究试论──本质推论篇[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李均洋;;日本70、80年代文学思潮评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邵舷;;日本《文艺》杂志刊载刘宾雁等人作品[J];世界文学;1984年05期

10 骆灿;刘家鑫;;中上健次“纪州长篇三部曲”研究——以部落民问题为中心[J];青年文学家;201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楠;中上健次“纪州三部曲”中的父子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黄丽红;从纪州三部曲看中上健次的生态观[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4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74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