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对《人树》的存在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29 17:54
【摘要】: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英语国家中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作为现代澳大利亚最杰出的作家,怀特是目前为止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怀特的小说《人树》包含着澳大利亚民俗生活和文化传说,在其中,他意欲将澳大利亚本土偏远的丛林生活融入到西方叙事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里。《纽约时报》的奥维尔·普雷斯科特对《人树》中关于人类生活普遍经验的描写大加赞扬。这部小说没有戏剧性的情节,全篇只是描写平淡、平凡、普通的日常琐事。然而,怀特的目的在于试图从文学中“发现平凡背后的非凡”以及寻找“神秘和诗”。因此,该论文试图应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三个原则:自由和选择,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来分析人类存在的精神危机,探索人们精神苦闷、压抑和彷徨的根源,从而引导人们在荒谬的世界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该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帕特里克·怀特的文学成就及生平、《人树》内容的简要介绍及其与怀特生平和萨特存在主义的关联性、《人树》的社会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和萨特存在主义的详细介绍。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自由选择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人物的生活和婚姻,并对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个人选择——生活中的不抉择、女性角色选择——婚姻中的抉择。它表明了人们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因为人们有选择的自由。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不同的个体存在,可以分为两种:雷·帕克的叛逆存在和斯坦·帕克孤独的存在,从而说明人在世界上是偶然的存在,并且每个人的掌控者是自己而不是上帝或他人。人可以通过他的行动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小说的第三章着重研究个体的疏离和人际关系。本章论述了在他者的注视下,每个人都是他者注视下的对象。作为他者注视下的对象,我们的自由被限制而且必须承受来自他者的评判。因此,人与人之间便产生焦虑、疏离和冲突。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论。它总结了以上三章内容并指出该论文的创新性。对《人树》的萨特存在主义解读,这一应用不仅显示出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且体现出萨特存在主义意义的深刻性。此外,这一切都表明帕特里克·怀特的对人生本质有着深刻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61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漠风;;只有一张床的酒店[J];乡音;2016年12期

2 刘志坚;;感谢揭穿我的那个人[J];少年文摘;2017年02期

3 李思瑾;;新视角 新体验[J];摄影之友;2017年01期

4 白起;;头号通缉犯 帕特里克·贝弗利[J];NBA特刊;2017年02期

5 ;乐读[J];幼儿100(教师版);2016年11期

6 崔秀梅;;转型中的东北亚[J];黄海学术论坛;2016年02期

7 杨韵琦;;我与寄宿家庭的那些事儿[J];中学生;2017年04期

8 文雅丽;;关于圣·帕特里克节的事实[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年09期

9 ;哼哈二将 帕特里克·麦考&达米安·琼斯[J];当代体育(扣篮);2017年13期

10 ;“记住我的名字” 肖恩·吉尔帕特里克[J];NBA特刊;201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华;;帕特里克·墨菲生态批评观透视[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石云龙;;现代人价值观的折射——试评怀特笔下人物形象斯坦·帕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王国富;;论《巴尔塔斯画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凡;《海边的曼彻斯特》:与悲伤握手言和[N];北京日报;2017年

2 杰弗里·麦克纳布(英) 编译 王琪峰;《海边的曼彻斯特》对悲伤迷茫与自我惩罚的精彩探究[N];中国艺术报;2017年

3 王彦;悲伤,离去永远比来时慢得多[N];文汇报;2017年

4 图南 编译;帕特里克·巴兹:图片故事要好,编辑更加重要[N];中国摄影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徐磊;“多瑙河”眼中的大运河[N];苏州日报;2010年

6 ;美国富翁这样教育子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美联社/董敏 译;军队机器人将来可能毁灭世界[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特约记者 王菲宇;“舞台剧演员”帕特里克[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吴桐;太依赖科技,艺术魔力会消失[N];解放日报;2018年

10 任悦;学会与NGO组织打交道[N];中国摄影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凯;孤寂大陆上的陌生人: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怪异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菲;对《人树》的存在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曹丽炜;从分裂到完整:二元论视域下解读帕特里克·怀特《活体解剖者》中的自我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7年

3 罗琴;论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D];湘潭大学;2007年

4 崔新生;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文剑;帕特里克·怀特小说独特语言形态的翻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贡瀛翰;论帕特里克·格迪斯有机的城市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婧娴;《帕特里克手记》:《日瓦戈医生》的准备之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忻波;[D];浙江大学;2004年

9 马莹;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周玉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孤独情愫[D];烟台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4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74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