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20-08-12 20:45
【摘要】: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华裔作家对自身弱势族裔处境的回应。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种族歧视采取一种性别化的形式,通过对华裔性别化的再现将华裔文化异己化,进而将华裔永远排除在美国社会和历史之外。本文以黄玉雪、朱路易、汤亭亭、赵健秀和谭恩美等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以英语文本与美国主流社会的历史、知识和记忆对抗,借助文学的影响力努力消除美国主流社会强加给华裔的刻板形象,建构美国华裔的主体性。 本文首先从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历史契机及其逐渐受到美国主流学界重视的现象出发,从学术界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入手,确立研究对象,追溯美国华裔文学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的生发,探寻美国华裔文学选集对确立美国华裔文学、创造与呈现美国华裔文学传统的意义,并在对国内外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问题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对文化身份和社会性别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揭示从文化身份尤其是社会性别身份视角切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文学对美国华裔性别化的表述,使华裔一直经历着文化变形的生存体验,因此美国华裔作家以文学书写的方式瓦解主流社会既定的种族和社会性别涵义,置换被美国主流文化歪曲的性别化的刻板形象,努力建构美国华裔的主体性,从而获得其在美国平等的国家身份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本文进而对美国华裔作家作品进行深入地解读,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在文本中借助中国文化资源,采用改写中国文学与文化、抵抗真实与虚构的对立、进行跨文类书写等叙事策略,消除性别化的刻板形象,努力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建构美国华裔男性和女性的主体性,并进一步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在解构美国华裔的刻板形象、建构美国华裔主体性的同时,建构美国华裔的历史和美国华裔的国家主体身份。本文突破长期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对华裔女性文本的女性主义解读,在探讨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女性主体建构的同时,探讨华裔男性主体的建构,并追溯美国华裔男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成萍;;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的变异——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2 朱伏娇;;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综述与对比分析——从西方对东方的他者化到自我同胞的他者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付江涛;;文化的冲突 身份的尴尬——《吃一碗茶》主人公斌来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蒙星宇;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二十年研究(1988-2008)[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丽华;华裔美国文学的性与性别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琳玉;杂志广告中的性别身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1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91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8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