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茨维塔耶娃笔下的莫斯科形象

发布时间:2020-08-13 03:32
【摘要】:每个作家和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对事物的印象。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经历构成了他们的精神基础和创造力的源泉。玛琳娜·茨维塔耶娃出生于莫斯科并在这长大,侨民生活结束后继续回到莫斯科附近生活。这里的一街一巷、修道院、纪念碑、居民给诗人留下了不给磨灭的记忆。莫斯科对她来说是不可取代的,并且这些在她的作品中也相应反映出来。1916年冬天,茨维塔耶娃有过一次彼得堡之行。这次旅行成了她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彼得堡作为诗歌之母,仿佛以阴柔的力量孕育了她在诗歌中歌颂“阳刚的”莫斯科的意识。她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莫斯科诗人的价值,决心要像勃洛克和阿赫玛托娃热爱彼得堡似地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莫斯科。为此,她写下了组诗《莫斯科》,莫斯科有她熟悉的博物馆、熟悉的音乐厅、熟悉的小路、熟悉的小树林、熟悉的广场与教堂,而更重要的是——“克里姆林宫的肋骨承受着一切”,那是她的诗歌之根,也是她介入生活的出发点。20世纪20年代,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茨维塔耶娃自然也摆脱不了时代加诸其身的困厄。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时期,她仍然没有中断自己的诗歌写作,或许,此时的写作已经成了她排遣孤独与贫困最重要的手段。其中更是不乏关于家乡莫斯科和祖国的诗歌作品、回忆录、日记等,寄托了诗人对这片深爱的土地的思念和对其命运的思考。本论文以茨维塔耶娃的作品中关于莫斯科的题材为研究对象,整理了莫斯科神话和莫斯科文本的诞生,并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莫斯科20世纪历史发展阶段,着重分析了在茨维塔耶娃的作品中的莫斯科城市空间和莫斯科形象,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茨维塔耶娃作品的理解,深入此方面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的诗[J];中国三峡;2019年04期

2 刘文飞;;茨维塔耶娃的布拉格之恋与《终结之诗》[J];世界文学;2019年04期

3 于晓利;;茨维塔耶娃诗学世界的统一性——从作品主题、语言形式、文化传统层面的分析[J];俄罗斯文艺;2018年03期

4 洪子诚;;《〈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当代诗中的茨维塔耶娃[J];文艺争鸣;2017年10期

5 徐来娣;;茨维塔耶娃《空气之诗》创作手法试析[J];外文研究;2017年03期

6 贾运真;;寒冰的篝火——论茨维塔耶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7期

7 孙越;;茨维塔耶娃情史[J];看世界;2019年19期

8 茱莉亚·富勒顿-巴滕;若尘;;假爱之名 母女之间的亲密与敌意[J];文明;2017年02期

9 曹树莹;;在幽暗之处打开眼睛[J];海燕;2017年02期

10 子皮;;我想和你在一起[J];青年作家;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荣洁;;茨维塔耶娃的多神意识[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荣洁;;茨维塔耶娃的普希金[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庆霞;多舛命运中绽放的诗性之花[N];马鞍山日报;2017年

2 王家新;我把茨维塔耶娃还给茨维塔耶娃[N];文汇报;2016年

3 思郁;茨维塔耶娃:“致一百年后的你”[N];文学报;2013年

4 记者 邓凯;国内第一套《茨维塔耶娃文集》问世[N];光明日报;2003年

5 柳宗宣;一百年之后的茨维塔耶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止庵;不朽者和她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汪剑钊;驶向不朽的火车[N];北京日报;2003年

8 谷羽;从茨维塔耶娃诗三首谈诗歌转译与对读[N];中华读书报;2016年

9 ;写下人性经典[N];中国妇女报;2003年

10 西渡(诗人、评论家) 刘文飞(学者) 汪剑钊(诗人、学者);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晓利;生活与存在:茨维塔耶娃抒情长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荣洁;茨维塔耶娃创作的主题和诗学特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悦;《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叛逆的彗星》(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李颖涵;茨维塔耶娃笔下的莫斯科形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3 洪昕;茨维塔耶娃与郭沫若诗歌中的神话诗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4 秀丽;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悲剧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5 孙秀娟;茨维塔耶娃诗歌中的死亡观念[D];吉林大学;2012年

6 申聪聪;茨维塔耶娃的爱情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7 张伟建;试论茨维塔耶娃的散文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8 魏梦莹;论茨维塔耶娃的散文创作[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高明;中国诗人与俄罗斯“回归诗人”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洛丹;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作家创作中的中国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1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91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