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困境与拯救——库切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09:46
【摘要】: 论文主要立足于库切小说的思想研究。库切从创作之初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时期的作品,几乎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对人的问题的思考,人的生存、以及生存中的困境是他小说中关注的主要内容。他在书写人物的时候,还特意将笔下的人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时放置在南非这个特殊的国度里,有时放置在后殖民主义这个特殊的时期,有时放置在后现代这个特殊的语境下,以此来凸显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由此可以说,库切对人的书写以及对人性的探索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从困境到拯救是库切对人的问题思考的一条主线,它既是库切笔下人物摆脱困境、走向拯救的过程,同时又是库切思想发展的一个真实反映。库切这段创作时期,其实也是南非由白人执政走向黑人执政的一个转折时期。白人执政时期,黑人面临生存困境,库切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对黑人的遭遇和处境无比同情。黑人执政时期,白人生存环境严峻,库切作为白人的一分子不可能无动于衷。从困境到拯救如果从小处着眼的话,库切探索的则是生命个体的拯救;如果从大处着眼的话,那么他探索的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拯救。这些充分表现出库切对人及人类生存的一种忧患意识。 通过对库切小说的仔细研读,论文对库切在小说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从横向上来说,这种思考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个体面临生存困境所展现出的焦虑意识。论文在考察了焦虑意识的渊源及其在西方文学中的影响之后认为,库切小说中的焦虑意识既是西方文学传统影响的结果,同时在书写和表现上又有他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是个体在摆脱困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那种顽强的生命意志,这也是库切作品较具明显特色的地方。他不仅探索人生存中的焦虑意识,而且更重视彰显个体的生命意志。论文考察了人的生命意志的各种理论根源之后,对库切小说中关于人的生命意志的书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阐释。 从纵向上来说,库切对人的问题的思考表现为四个不同的阶段,这也可以看作他思想发展的一个脉络。论文结合了当时西方的思潮以及库切所处的生活环境,针对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对这四个阶段分别给予了剖析和阐释。人在困境中如何寻求出路,库切在他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给出的答案是不同的。初期阶段一方面是个体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环境的过分险恶,个体便通过疯癫的方式来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疯癫既是困境折磨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困境的一种变相反抗。这个阶段的作品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当时南非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手法夸张,意义晦涩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第二个阶段个体随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在面临困境时直接采用反抗的方式来寻求拯救。这个时期的作品写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南非的社会背景是黑人由非暴力反抗走向暴力反抗,其结局则是反抗组织遭到更疯狂的镇压和取缔。小说内容显然是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的。第三个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及其外部因素的复杂性,个体对生存中的拯救似乎感到无望,于是在困境中走向沉沦。就现实情况来说,反抗的结果令人沮丧,前途一片迷惘,困境中沉沦尽管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但除此之外似乎又别无选择。这显然跟作者面临的现实环境有密切关系,当时南非白人政权经受国际制裁以后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不仅如此,库切自己也遭受家庭不幸,儿子因车祸而去世。这个时期他创作的两部作品都是借用前人的材料,一部取自《鲁滨逊漂流记》的素材,一部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某个阶段的历史,内容多是自己虚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这个阶段的沉沦思想。第四个阶段是沉沦之后的一种觉醒,炼狱之后的一种复苏,人在困境中经过忏悔,精神由此得到净化与升华,人因此而获得内心的一种平静,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拯救。如果结合南非的社会背景来看,那么库切显然是有所指的。当时南非黑人执政以后,白人在南非的“辉煌”历史由此走向终结,在这种困境之下,白人只有通过忏悔才能获得谅解,才能获得拯救。事实上,南非新政府为了实行民族和解,还专门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库切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忏悔意识还不仅于此,它对于人的生存有着更广泛的普世意义。 就论文的结构来说,导论综述了库切及其作品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引出了该论文的论题:库切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库切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的焦虑意识。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论述了库切小说中所表现的人为了摆脱困境而做出的种种抉择,这其实都是人的焦虑意识的具体体现。第六章剖析了库切小说中所着力表现的人的生命意志,这种生命意志是个体从困境走向拯救的一种动力来源。第七章归纳了库切小说中关于人的问题的终极关怀。结语部分对论文研究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情况进行观照和总结。论文结构大致采用的是横向——纵向——横向或者是总——分——总的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478.074
本文编号:279183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478.07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继海;;论电影《耻》对库切同名小说的改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晓云;用自己的声音言说[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白玲;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红香;[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彭盛盛;南非转型与库切之“耻”[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健男;自我表述的困境与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艳娜;论库切小说中的隐含作者—库切小说之叙事学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5 马海霞;他和他的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吴站伟;后殖民语境下库切小说中的老人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7 张昀;解读库切小说中的“野蛮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9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