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宫泽贤治童话中的“身体暴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18:38
   宫泽贤治的诸多作品存在形态各异的“暴力”叙事。本文以石岗直美(2004)的“时期划分”为依据,以贤治“学生时代”等5个时期创作、发表的36篇童话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约翰·加尔通(2006)、Etienne G等(2002)的暴力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了“身体暴力”在贤治不同时期童话中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思想内涵,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5个时期“身体暴力”的表现形式。(1)表现形式共计17种,98次。(2)各时期表现形式种类均超过5种,其中“上京时代”、“教师时代”均为8种,同居首位;“教师时代”次数最多,共计33次。(3)主要表现形式中,“学生时代”、“教师时代”均为“杀害”,“上京时代”、“罗须地人协会时代”、“病床时代”分别是“自然灾害”、“虐待”、“自我牺牲”。第二,各时期“身体暴力”的特征及其思想内涵。(1)学生时代,以“个人间暴力”的“杀害”类暴力为主,“负面施暴”中的主要施暴者均受到惩罚,凸显了作者嫉恶如仇、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同时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关注与同情。(2)上京时代,“自然灾害”为主要暴力形式,它赞颂了民众的抗灾精神;“体罚”暴力以“正面施暴”形式多次出现,反映了“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3)教师时代,“杀害”类暴力再次居于首位,以“人类”为代表的施暴者均受到不同形式的惩罚,作者批判了人类的杀害残暴行为,体现了其“不杀生”的宗教思想;其次,“战争”、“自我牺牲”暴力首次出现,分别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祈求和平与追求人格独立的思想。(4)罗须地人协会时代,主要施暴者为“资本家”、“农民”。其中,前者最终遭到劳动者的暴力反抗,表达了作者对“暴力革命”的认同;农民之间的暴力行为折射出贤治的“愚人精神”。(5)病床时代,“自我牺牲”、“自然灾害”、“战争”3种暴力形式再次出现,“自我牺牲”颂扬了奉献自我的利他主义精神,“自然灾害”体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同情劳动者的思想情感。“战争”暴力则渗透了参战将士的孤独情感,体现了战争带来的身心伤害,表达了期望回归自我、远离纷扰的人生宿愿。最后,本文认为“个人因素”、“宗教信仰”与“社会时势”是宫泽贤治创作“暴力童话”的原因。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313.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雅祯;张跃飞;;浅谈宫泽贤治童话作品中“自我牺牲”精神的成因[J];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12期

2 马丽丽;;论宫泽贤治童话作品对现实的批判[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3 张志伟,吴哲敏;关于自我牺牲的心理机制分析[J];江汉论坛;1999年03期

4 宋钢;;作为一门学科的和平研究[J];政治学研究;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梦;加尔通和平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文霞;宫泽贤治文学与基督教[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2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12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