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女性”形象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5:53
自歌德提出永恒女性以来,这一形象就成为了美与救赎的象征。而实际上,永恒女性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宗教中去,人类纯洁的伟大导师圣母马利亚可以说是第一位永恒女性。人性与神性在她身上交融,也为后来永恒女性形象的创造奠定了基础。永恒女性身上的爱和美是与马利亚一脉相承的,她们承认美是感性的,只不过仍指向无限和绝对,永恒女性正是在自我救赎中上升为超越性的美的精神。永恒女性作为精神性的存在,要成为情感与感性观照的对象,就只能依靠一种形式,就是爱。其中最为直观的是爱情,这种爱情中夹杂着崇拜与仰慕两种思想,表现出来则一半为浪漫精神,一半为神性。爱的另一种展现,则是母性情怀。永恒女性成为了象征意义上的母亲,这种形象消解了爱情中存在的欲望,也进一步提高了永恒女性的地位。永恒女性以美的形象给人以感官的愉悦,这为人类逃出生存危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种情感也会引发人类占有的欲望,最终会导致美的悲剧。人类在毁灭美的罪感与悔感中,拷问自我并重新构建心灵世界,灵魂自觉向永恒女性靠拢,尝试在精神上与她们结合,由此实现精神的救赎。永恒女性在由感性形象上升为理性精神的过程中,她们的形象以及精神被固化,逐渐在失去自我意识中死亡,因而也就失去了美的力量。因此,重构永恒女性要在强调理性的同时肯定她们的感性存在,承认她们的真实性与主体意志。永恒女性将在灵与肉的圆满融合中,获得新的力量。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106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肖楠;;没有灵魂没有美的性情陷落[J];文艺评论;2013年11期
2 景剑峰;;东正教文化中的索菲亚与圣子、圣灵、圣母——以谢·布尔加科夫的神学著述为据[J];俄罗斯文艺;2013年03期
3 高敏;;浅析《城堡》中“女性拯救”的原型解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4 王玮;;“永恒女性”的拯救——谈《浮士德》中的葛丽卿形象[J];海外英语;2012年11期
5 罗t
本文编号:2816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1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