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汀客溪的朝圣》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6:45
   安妮·迪拉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自然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汀客溪的朝圣》获得过美国“普利策非小说类作品奖”,被认为是延续梭罗传统的自然文本。此前,评论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文本中的宗教倾向、超验主义以及辩证观和科学作用等方面,而对小说中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叙事文本中所蕴含的环境关切及其生态审美意义,却很少关注,对文本中涉及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叙事探讨也缺乏整体研究。论文主要从环境伦理层面,探讨迪拉德在作品中构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而言,传统伦理观将人与人之间关系作为焦点,而包含生态思考的当代环境伦理学将道德准则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这种道德准则的扩展,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自己视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人们应该据此重新理解涉及自然环境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论文主要分为前言、主体三章和结论部分。论文第一章节基于生物中心伦理详细探讨了作品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可,而认可自然的内在价值是赋予自然道德地位的第一步。生活在汀客溪畔的迪拉德,她意识到自然固有的美学价值,宗教价值和精神价值。这种认识解构了那种认为自然是为人类而存在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论文第二章从动物伦理的视角,探讨作品中体现迪拉德对动物生命抱有敬畏之情的相关文本。迪拉德非常注重对昆虫的观察,这种关注形成这种一种伦理观,即动物的生命也应该给予道德的关怀。一方面,因为动物与人类的生命有着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因为动物的生命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对动物的认同还是与动物的疏离,都指向一种伦理观的转变,即我们应当反思以往对动物生命的统治性观念,转向一种对动物生命的伦理关怀。同时,迪拉德也在其反思动物面临的生存严酷性文本中,表达她对动物生命的关切。论文第三章从大地伦理视角,着重探讨迪拉德在《汀客溪的朝圣》表现出的万物一体思想。在迪拉德看来,作为地球共同体的一员,人类应当重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回归自然和人类的自然存在可以帮助人类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加亲近自然。同时,地球共同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人类培养一种生态谦虚的态度,因为这种生态谦虚态度,将人类视为大地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一种生态整体视野中来看待自然中的所有生命。论文在结语部分认为,《汀客溪的朝圣》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对于人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有助于人们重新发现自身与自然的一体性和关联性。在当下人们尝试重构自然观与环境伦理观的语境中,这种地球共同体意识,对构建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前;;环境伦理与负责任创新[J];国际学术动态;2018年06期

2 周鑫;;环境伦理实践性研究探微[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3 周国文;肖杰文;;环境伦理与生态公民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鄱阳湖学刊;2019年02期

4 王立敏;杨月;;中国农村雾霾问题的分析与治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7年24期

5 岳思霖;邹庆华;邹晓华;;中日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比较研究[J];经济师;2018年02期

6 陈福滨;;居宅环境伦理的本质内涵及价值追求[J];东南学术;2018年02期

7 杨栩;廖姗;;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的倒U型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8年07期

8 王越;;老子哲学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20期

9 原孟;;自然写作与环境伦理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泉州召开[J];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06期

10 李清;;新常态下企业环境伦理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谢莹;朱海林;;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反思[A];云南省第1-3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3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王淑芹;;伦理学研究的拓展——环境伦理、制度伦理的发展[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刘杰;郑春苗;张茂省;刘华杰;余成;郑力;;环境伦理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陕西省榆林地区为例[A];环境变化与水安全——第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高红樱;;电影《狼图腾》自然意识的美学转向[A];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10 陈凤琴;;低碳社会的能源—环境伦理审思[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吕莎;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太空荒野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王治河 樊美筠;“环境伦理之父”的中国情愫[N];中华读书报;2018年

3 许可;“自然写作与环境伦理”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17年

4 中国石油大学 周文书;企业的环境伦理[N];山西青年报;2014年

5 陈爱华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伦理研究所;统筹协调多元环境伦理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庄穆;实践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福建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罗晖 陈磊 游雪晴;希望环境伦理成为治疗“环境顽疾”新药[N];科技日报;2006年

9 陈磊 罗晖 游雪晴;环境伦理应由书斋走向社会[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7 成强;环境伦理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彭立威;生态人格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苗;当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勇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美会;《汀客溪的朝圣》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汪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泰勒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李民娟;麦茜特关于环境问题的性别维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5 杨芳芳;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6 朱世琦;论环境伦理价值取向下我国环境法治的完善[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刘应振;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伦理归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青;多重制度压力下企业绿色创新路径研究:“战略柔性-环境伦理”的配置[D];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

9 张sユ

本文编号:2816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16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