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我儿子的故事》中南非女性艾拉的成长主题

发布时间:2020-09-21 09:19
   纳丁·戈迪默(1923-2014)是一位南非白人女作家。1991年,她因“壮丽宏伟的史诗创作对人类的贡献”成为南非第一、非洲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在种族隔离时期的最后一部小说《我儿子的故事》中描写了一位黑人妻子在经历种族压迫、丈夫背叛、儿子知情不报以及女儿自杀等巨大冲击之后,从一个传统家庭主妇成长为反种族革命女战士的艰辛过程。自戈迪默199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呈日益增长趋势,但总体来说不多,以成长主题作为研究视角的更是屈指可数。美国学者马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什么是成长小说?》中谈到“成长主题展示的是主人公在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她摆脱了原有的自己而成为一个新的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自己”(马科斯)。本文借助成长主题中的三个关键词天真、困境与顿悟,主要阐释《我儿子的故事》中黑人女性艾拉从一个天真顺从的传统家庭主妇成长为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革命女战士的艰辛历程。第一章分析艾拉的天真和顺从。这种天真和顺从主要体现在艾拉对现有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甘愿成为父权制所期待的女性形象两个方面。第二章论述艾拉的困境和挣扎。一方面,种族隔离制度使其主体性长期受到压制;另一方面,丈夫的“白人心”让一向以家庭为中心的艾拉陷入了精神困境和迷茫。第三章阐释艾拉的顿悟及自我实现。在经历一系列的冲击之后,艾拉意识到自己已然沦为殖民和父权的附庸。于是,她参加反种族革命,在争取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并最终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革命女战士的成长。文章通过对艾拉从家庭主妇到革命女战士的成长过程的分析,揭示了种族隔离时期南非黑人女性的革命者姿态。艾拉革命女战士这一形象的出现,改变了第三世界女性父权化和殖民化的命运,并肯定了黑人女性在南非反种族革命中不可或缺的意义。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478.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乐诗;;民族化的性别和性别化的民族——论戈迪默的长篇小说《我儿子的故事》[J];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2 罗钢,裴亚莉;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与批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中载;纳丁·戈迪默与《自然变异》——虚构与非虚构,界限何在?[J];外国文学;1993年01期

4 朱达;文笔精湛,情操高尚——我所认识的纳丁·戈迪默[J];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03期

5 李永彩;纳丁·戈迪默的文学轨迹[J];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1期



本文编号:2823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23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