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

发布时间:2020-09-22 12:36
   本论文运用现代西方话语分析方法,借鉴学术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对1917-1937年之间的现代汉语诗学予以阐释,侧重从形式层面(即如何言说)对现代汉语诗学话语的生成机制与存在样态进行大致的梳理与概括,突破了仅仅从观念层面(即言说了什么)入手的研究模式,给予了现代汉语诗学话语别开生面的描述与分析。是将比较文学阐发研究运用于现代汉语诗学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本论文从话语主体、话语方式、话语文本、话语理路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相应地形成四个主要部分。贯穿以上四个方面的逻辑关系在于,诗学话语和其他话语一样,也是一种“推理的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而“实践”自然是一个有主体、有方式、有结果的过程,话语主体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话语方式的类型与特征,话语实践的结果就是可见、可读的话语文本,纵观一系列文本就会发现一个时期内整个话语的延展理路。 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论述了研究对象、方法、基本概念以及这一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一章“话语主体的审视”,从知识结构和文化身份两个维度,对现代汉语诗学话语主体进行了具体的考察;第二章“话语方式的分析”,提炼出“格西到格中”、“二元及多元”、“论辩与合谋”、“个性或族性”、“杂语至纯语”等多种话语方式,并分别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及其成因;第三章“话语文本的解读”,概括出“谈型与信型”、“论型与战型”、“理性与感性”等三组六种类型的话语文本;第四章“话语理路的描述”,对既相互冲突、排斥,又相互融合、对话的传统话语与西方话语,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辩证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汉语诗学话语既批判又演绎传统话语、既借鉴又误读西方话语的生成机制与延展理路;“结语”部分,概括性地分析了现代汉语诗学话语摆脱传统、走向西方这一演进趋势的根本原因,并对当前汉语诗学界存在的转换论、重建论、实用论等几种话语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评价。对当代汉语诗学话语的发展趋势与存在样态作出了比较合理的展望。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清秀;;秀——清代闺秀诗学的核心概念[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杨建国;;雅各布森的二项对立思想与审美现代性话语[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蓉;;幽默话语的审美认知解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李均洋;异文化交流中的《老子》[N];光明日报;2007年

2 桑永海;“郭敬明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N];文学报;2011年

3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何志钧邋苏敏;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记者 荣为人;军工记协为优秀新闻宣传论文颁奖[N];中国航空报;2005年

6 党盛源;文化的与诗学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陈彪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逼问人生真相[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黄哲雯;“还想为人民服务”是自保的狡辩[N];工人日报;2009年

9 行龙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水利社会史研究大有可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3 赵为学;论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4 侯传文;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5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8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9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朝谦;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涛;男同性恋的话语文本[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洪涛;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7年

3 鲁迟;模拟团队沟通过程中话语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孙林梅;国家(不)安全环境的建构[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9年

5 许孜斐;政务口译中的叛逆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郑巧;效率 素质 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皇甫素飞;课堂语篇的超文本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阮倩;《麦田里的守望者》:权力意志自由释意的文本领域[D];厦门大学;2006年

9 孙军鸿;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的现代性特征[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常远佳;帕梅拉的话语权之争[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4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24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