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黑一雄《无可慰藉》的逃避主题
发布时间:2020-09-22 12:12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他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到目前为止,石黑一雄已创作了八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小说题材丰富,风格独特,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无可慰藉》是他于1989年获得布克奖之后的一部转型之作,曾获切尔特纳姆奖。在这部小说中,石黑一雄用梦幻般的语言讲述了世界著名钢琴家瑞德来到中欧一座不知名的城市,试图通过他的钢琴演奏帮助那里的人们解决精神危机,重拾文化信仰的故事。国内对该作品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大多是从创伤主题分析作品的遗忘叙事。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伤主题、精神分析和人物所面临的困境等上,但该作品的逃避主题还未有学者涉猎。本论文以小说《无可慰藉》为研究对象,结合段义孚的“逃避主义”理论,从主人公瑞德对个人身份、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三个方面的逃避来探讨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和文化危机。第一章指出了瑞德对真实的自我身份的逃避,具体讨论了瑞德性格中的自我欺骗性和沉迷于别人对自己强加的形象,这反映了作为“巡游音乐家”的瑞德,对自我身份定位的焦虑。第二章讨论了瑞德对家庭责任的逃避。作为儿子时的瑞德,不愿意面对被父母抛弃的事实。而成年后作为父亲的瑞德,又由于家庭给他留下的心理创伤致使他无法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好父亲的角色。第三章探讨了对于弥漫在这座城市的一种神秘的精神和文化危机,瑞德采取的逃避态度。但是,即使瑞德最终没能在“周四之夜”进行演出,但他当初来此的目的就是通过他的音乐演奏使人们摆脱弥漫于这座城市之上的不可名状的精神危机。在他沉迷于满足周围人各种琐碎请求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所有这些逃避最终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逃避是他追寻和建构自我游子身份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他让别人来经历自己曾经的伤痛,从而他可以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曾经的自己。结合作者族裔作家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窥见在世纪交替之际,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以及其在困境中的挣扎历程。本论文揭示了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下,这种逃避和无力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在这个逃避和追寻的过程中,人们取得了些许进步:瑞德在逃避的过程中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从“逃避者”变成了“追寻者”。同时作者也借由过去的经历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具有普世价值。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561.074
本文编号:2824368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金才;;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若干命题[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颖;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亦丹;石黑一雄小说孤独主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2 高淑贤;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的绝境[D];浙江大学;2013年
3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4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2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