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西耶维奇《二手时间》苦难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1:24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出版的作品《二手时间》,其作者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这部作品以苏联解体为背景,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从列宁时期到叶利钦上台之间,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苦难一直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母题,阿列克西耶维奇来自白俄罗斯,从小受俄罗斯文学的熏陶,并用独特的方式继承着俄罗斯文学苦难的传统。本文拟以《二手时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主题、叙事策略、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对阿列克西耶维奇的苦难书写进行研究。本文由绪论、四个主要章节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并交待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将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俄罗斯历史、思想等因素对作品中的苦难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由的反噬、信仰的坍塌、爱情的破碎和良知的泯灭。苏联时期人民经历的苦难归根究底都是国家转型时期的社会悲剧,阿列克西耶维奇的苦难书写意在引起人们的反思,在逐恶的过程中提醒人们良善的难能可贵。第二章分析作品的叙事策略。首先明确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和口述实录等相关概念,然后从真实性、口述性和大众化三个方面论述口述实录这一叙事策略的重要特征及意义。阿列克西耶维奇通过口述实录的写作形式还给读者历史真相,转交人民话语权力,凸显了文学的大众倾向。第三章对《二手时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归类:恍惚落寞的政治精英、困顿迷惘的知识分子和穷困潦倒的普通民众。作者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传统文学中边缘人、多余人和小人物的形象进行继承和发展,展现了广大民众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凄苦命运。第四章将作品的艺术特色分为三个方面:人物语言、叙述视角和作者身份。词汇和句式上的口语化、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和缺席胜似在场的作者身份是作品的艺术特色所在。结语总结全文,概括作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512.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阿列克西耶维奇生平与创作经历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悲剧
一、自由的反噬
(一)自由与面包的争执
(二)高压统治下的艰难喘息
(三)资本奴役下的苦果丛生
二、信仰的坍塌
(一)光鲜帝国背后的肮脏
(二)红色政权倾覆的荒芜
三、爱情的破碎
(一)折磨与救赎的爱情
(二)矛盾而致命的爱情
(三)另类又病态的爱情
四、良知的泯灭
(一)时代的加害者
(二)历史的受害者
(三)受害者亦是加害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口述实录的叙事策略
一、口述实录及相关概念概述
(一)纪实文学的源起与内涵
(二)非虚构的源起与内涵
(三)口述实录的源起及内涵
二、还给读者历史真相
三、转交人民话语权力
四、凸显文学大众倾向
(一)大众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二)大众是文学接受的对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命运凄苦的大众形象
一、落寞恍惚的政治精英
二、困顿迷惘的知识分子
三、穷困潦倒的普通民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一、口语化的人物语言
(一)词汇的口语化
(二)句式的口语化
二、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三、缺席胜似在场的作者身份
(一)结构上的缺席与在场
(二)内容上的缺席与在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512.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阿列克西耶维奇生平与创作经历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悲剧
一、自由的反噬
(一)自由与面包的争执
(二)高压统治下的艰难喘息
(三)资本奴役下的苦果丛生
二、信仰的坍塌
(一)光鲜帝国背后的肮脏
(二)红色政权倾覆的荒芜
三、爱情的破碎
(一)折磨与救赎的爱情
(二)矛盾而致命的爱情
(三)另类又病态的爱情
四、良知的泯灭
(一)时代的加害者
(二)历史的受害者
(三)受害者亦是加害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口述实录的叙事策略
一、口述实录及相关概念概述
(一)纪实文学的源起与内涵
(二)非虚构的源起与内涵
(三)口述实录的源起及内涵
二、还给读者历史真相
三、转交人民话语权力
四、凸显文学大众倾向
(一)大众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二)大众是文学接受的对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命运凄苦的大众形象
一、落寞恍惚的政治精英
二、困顿迷惘的知识分子
三、穷困潦倒的普通民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一、口语化的人物语言
(一)词汇的口语化
(二)句式的口语化
二、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三、缺席胜似在场的作者身份
(一)结构上的缺席与在场
(二)内容上的缺席与在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特列克·江波拉提;;特列克·江波拉提作品[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4期
2 程庆保;;从数学直觉到演绎推理——卡布列克常数的合理性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03期
3 李逸津;;阿列克
本文编号:283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3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