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金字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2:11
   威廉·戈尔丁(1911-1993),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揭露人性中的黑暗而著称。其早期作品充满神话色彩和寓言性,而《金字塔》则基本根据戈尔丁的生活经历撰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作为戈尔丁写作生涯中的重要转折,《金字塔》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在亨利·列斐伏尔、迈克尔·福柯、大卫·哈维、爱德华·索亚等众多哲学家、理论家和学者的努力下,现代空间批评理论,特别是在与文学研究的融合中取得了蓬勃发展。亨利·列斐伏尔,作为现代空间批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打破了传统的二元思维模式,并将其提升为三元空间辩证主义。在1991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一书中,他对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阐释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正是借助这种空间阐释理论对《金字塔》进行研究。“空间”不仅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的背景,也是反映作者写作思想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列斐伏尔的现代空间批评理论,对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种“空间”中的空间元素和人物及情节进行分析,总结各个“空间”体现的特点:自然空间是解放的空间,青少年在其中打斗、做爱和复仇,进行着一系列精神宣泄行为;社会空间是压抑的空间,由僵化的等级体系和“女性”的不平等境况造成;而精神空间是奥利弗的心智上的成长空间,最终在遭受失去爱情和梦想的痛苦之后,在不断的反思之中奥利弗得以成熟。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三种空间的研究,进而说明了戈尔丁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的失望和讽刺,以及对人类个体的期冀——在内部和外部不良影响下仍然具有坚持自我的强烈意志。
【学位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561.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William Golding and The Pyramid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Spatial criticism
Chapter Two Liberation in Natural Space
    2.1 Escape to the escarpment
    2.2 Violence and sex in woods
    2.3 Revenges in the alders and Rabbit Warren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Repression in Social Space
    3.1 Class difference reflected by social“objects”
        3.1.1 The“silver thread”and class difference
        3.1.2 Music and class difference
        3.1.3 Car and class difference
    3.2 Class relations in social communications
        3.2.1 Class divisions reflected by the safety distance
        3.2.2 Class conflicts in the“SOS”
    3.3 Depressed“feminine”characters
        3.3.1 The inequality Bounce and Evie suffered
        3.3.2 Evelyn’s confusion for his“femininity”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Growth in Mental Space
    4.1 Lessons from wrong love
    4.2 Loss of music as a heaven
    4.3 Maturity in self-confession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Note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弋念祖;许懋彦;;美好社区的营造战术——社会空间治理下的日本社区设计师角色观察[J];城市建筑;2018年25期

2 梁伟;王寓凡;;社会空间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矛盾成因及其化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05期

3 赵婉婷;;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宜居城市评价要义解读[J];四川建筑;2018年04期

4 潘倩倩;;安居与风险:廉租住房中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秩序逻辑——以社会空间辩证法为视角[J];青年学报;2017年03期

5 ;物·我——学院空间与社会空间作品选[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6 王光照;朱国平;;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国内研究述评[J];未来与发展;2016年05期

7 黄武伟;;社会空间生产下的享受和焦虑——以凯特·肖班的《一双长统丝袜》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8 汪毅;何淼;;南京内城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变迁[J];《规划师》论丛;2016年00期

9 赵少红;;《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问题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年06期

10 李春敏;;近年来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研究综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洁;;解读社会空间辩证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秋诗;王兴平;;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社会空间重组初探——以沪宁高速走廊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3 朱逸;;“缺场”空间中的符号建构[A];新常态与大战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文集(2015年度)[C];2015年

4 任剑涛;;释放社会空间是国家现代治理的前提[A];中国与世界观察(2014年第2期 总第33期)[C];2014年

5 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曹正汉;;对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曼纽尔·卡斯特尔;叶涯剑;;网络社会里的传播、权力和反权力[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8 王健;;民间信仰与明清江南的经济、社会空间:以苏松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9 崔波;;新移民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以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为例[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10 景跃进;;NGO研究中的理论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丛书》主编 谭志松;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社会空间:三峡流域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何良俊;跨国背景下的京族地方社会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7年

3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梁馨月;李郇 共同缔造旨在建设“人的城市”[N];沈阳日报;2017年

4 尹汉宁;网络社会的新特点[N];学习时报;2017年

5 暖树;文学的社会空间与当代精神发展的可能性[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

6 周俊生 财经评论员;志愿服务需要建立洁净社会空间[N];广州日报;2015年

7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鲍宗豪;重塑文化强市的社会空间[N];文汇报;2010年

8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贾西津;释放社会空间是比控制更有效的举措[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俄]娜塔利娅·祖布耶维奇 于小琴 编译;俄罗斯社会空间均衡状况分析(一)[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10 ;咖啡馆里的陌生人[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石艳;我们的“异托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辽;旅游发展背景下周庄古镇社会空间变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7 姜仁凤;莱辛主要小说中的空间与自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王晓磊;社会空间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盛明洁;城市边缘区低收入大学生社会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0 钟晓华;行动者的空间实践与社会空间重构[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琳;空间批评视域下的《金字塔》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申媛枫;《指匠》的权力空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梁思怡;空间承载的多元融合:《三四五区间的联姻》的空间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朱柯瑾;唐诗中的岭南空间书写[D];烟台大学;2019年

5 许友君;行政区划调整中城乡社会空间的重塑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陈姿言;变化和求新:何冀平戏剧空间建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7 牛豆豆;解读奥古斯特·威尔逊《廉价汽车站》中社会空间内的对峙与和解[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年

8 边祥凯;网络欺凌现象的空间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9 张国超;论马克思对社会空间问题的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杜君斐;新城扩展与城乡社会空间重构[D];山东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0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30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