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学造像的古今穿越与跨境旅行
发布时间:2020-11-03 12:54
正一我是在安徽肥东北部的乡下长大的,我们的村子离市区有五十多华里。我们那儿盛行的地方戏,是庐剧,也称小倒戏。在所有我看过的小倒戏中,最让我感天动地的就是《铡美案》了。全中国人民对于庐剧的认知,好像也是从《铡美案》(1)开始的。《铡美案》这出戏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哭的艺术。女主角秦香莲那个哭声呼天抢地,长吁短叹,撕心裂肺,揪人魂魄。夏天的夜晚,那哭声随着清爽的夏风,会飘荡到很渺远的地方。我始终认为,那哭声与我们那儿的哭丧之声是同源同构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68599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君;;同样的孤独 异样的归宿——对高加林、于连形象的比较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罗文敏,肖锦龙,李晓卫;反观于连和高加林的共性[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张华;互窥中生辉、映衬中臻善——于连和高加林比较谈[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03期
4 赵倩男;赵帅;;于连和高加林之形象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5 于洪笙;于连和高加林[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3期
6 吴潇丽;;关于三五郎与高加林人物形象相似性的探讨[J];山海经;2016年12期
7 刘绿宇;于连和高加林悲剧的文化思考——兼与张华商榷[J];南都学坛;1990年04期
8 蔡翔;;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人物谈[J];上海文学;1983年01期
9 郭文妍;;夹缝中的奋斗者——于连和高加林形象比较[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黄平;;新时期文学起源阶段的虚无——从“潘晓讨论”到“高加林难题”[J];文艺研究;201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岳斌;个人选择和历史境遇中的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8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86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