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战争记忆困境
发布时间:2020-12-08 17:12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以其小说特有的强大情感力量,及对人与世界关系中幻觉特征的暴露摘得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而记忆,或可说有关战争的回忆,是石黑一雄用以表现此种情感和幻觉的巨幅幕布,贯穿其大部分作品的始终。本文主要以他的3部作品——《浮世画家》《长日留痕》《被掩埋的巨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战争记忆造成的困境。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石黑一雄记忆写作的三大特点,并着重概述其作品中与“记忆”紧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陈述本选题的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界定“记忆”与“回忆”的概念,同时,阐明它们的建构性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个体和集体在对战争进行回忆时利用这种建构性所使用的策略。第二章在论述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个体和集体角度对石黑一雄作品中的战争记忆对个体自我和集体合法性造成的危机进行解读。其中,个体的自我困境源自社会变革带来的新的评价标准对以往荣誉自我的玷污,令个体无法从对战争的回忆中获得具有连续性和相似性的自我认同;集体的合法性困境则是从身体、地点和仪式等方面分析刻写者和反刻写者对战争记忆刻写权力的争夺所导致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记忆的选择性
第一节 个体记忆的选择性
一、多重投射式回忆
二、矮化政治意义式回忆
三、提高无关项目得分式回忆
第二节 集体记忆的选择性
一、转嫁式遗忘
二、否认式遗忘
三、抹除式遗忘
第二章 记忆主体的困境
第一节 个体的自我认同困境
一、污名化的自我
二、个体的身份困境
第二节 集体的合法性困境
一、身体记忆
二、地点记忆
三、仪式记忆
第三章 记忆困境的纾解
第一节 个体:持续性思辨能力的建立
一、思的浮浅与匮乏
二、抗恶的防线——思考与判断
第二节 集体:从共同记忆向共享记忆的转化
一、共同记忆与共享记忆
二、共享记忆下的视域融合
三、经由宽恕达成的和解
第四章 石黑一雄战争记忆困境写作缘起
第一节 成长经历
一、理想主义的先锋
二、历史记忆的传承者
第二节 记忆隐喻下的道德思考
一、战争的现实
二、国际化小说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综述[J]. 邓颖玲,王飞.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8(03)
[2]大屠杀与记忆的政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隐喻解读[J]. 陈婷婷,孙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1)
[3]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遗忘叙事研究[J]. 邓颖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1)
[4]唤起的空间——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忆伦理[J]. 孙江. 江海学刊. 2017(05)
[5]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怀旧与身份认同[J]. 魏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7(03)
[6]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J]. 陈婷婷.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7(01)
[7]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回忆叙述策略[J]. 邓颖玲.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4)
[8]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行——读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J]. 赖国栋. 史学理论研究. 2016(01)
[9]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 钱力成,张翮翾. 社会学研究. 2015(06)
[10]越战小说中的记忆伦理[J]. 梅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博士论文
[1]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 周颖.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石黑一雄长篇小说权力模式论[D]. 王烨.武汉大学 2012
[3]历史记忆研究[D]. 赖国栋.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权力模式下《被掩埋的巨人》研究[D]. 周曦.西北大学 2017
[2]《上海孤儿》中的记忆与自我同一性构建[D]. 罗中.四川外语学院 2012
[3]失落与追寻[D]. 刘琼.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 王艳.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539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记忆的选择性
第一节 个体记忆的选择性
一、多重投射式回忆
二、矮化政治意义式回忆
三、提高无关项目得分式回忆
第二节 集体记忆的选择性
一、转嫁式遗忘
二、否认式遗忘
三、抹除式遗忘
第二章 记忆主体的困境
第一节 个体的自我认同困境
一、污名化的自我
二、个体的身份困境
第二节 集体的合法性困境
一、身体记忆
二、地点记忆
三、仪式记忆
第三章 记忆困境的纾解
第一节 个体:持续性思辨能力的建立
一、思的浮浅与匮乏
二、抗恶的防线——思考与判断
第二节 集体:从共同记忆向共享记忆的转化
一、共同记忆与共享记忆
二、共享记忆下的视域融合
三、经由宽恕达成的和解
第四章 石黑一雄战争记忆困境写作缘起
第一节 成长经历
一、理想主义的先锋
二、历史记忆的传承者
第二节 记忆隐喻下的道德思考
一、战争的现实
二、国际化小说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综述[J]. 邓颖玲,王飞.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8(03)
[2]大屠杀与记忆的政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隐喻解读[J]. 陈婷婷,孙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1)
[3]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遗忘叙事研究[J]. 邓颖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1)
[4]唤起的空间——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忆伦理[J]. 孙江. 江海学刊. 2017(05)
[5]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怀旧与身份认同[J]. 魏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7(03)
[6]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J]. 陈婷婷.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7(01)
[7]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回忆叙述策略[J]. 邓颖玲.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4)
[8]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行——读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J]. 赖国栋. 史学理论研究. 2016(01)
[9]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 钱力成,张翮翾. 社会学研究. 2015(06)
[10]越战小说中的记忆伦理[J]. 梅丽.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博士论文
[1]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D]. 周颖.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石黑一雄长篇小说权力模式论[D]. 王烨.武汉大学 2012
[3]历史记忆研究[D]. 赖国栋.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权力模式下《被掩埋的巨人》研究[D]. 周曦.西北大学 2017
[2]《上海孤儿》中的记忆与自我同一性构建[D]. 罗中.四川外语学院 2012
[3]失落与追寻[D]. 刘琼.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个人记忆中的历史[D]. 王艳.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5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0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