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后“9·11”美国的忧郁与哀悼
发布时间:2020-12-16 18:23
杰斯·沃尔特的《零》聚焦后"9·11"美国的集体哀悼问题,不仅讽刺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忧郁图景以反思集体哀悼的政治、伦理实践,更展望了一种批判性的历史哀悼。两种关于丧失的主要叙事——关于"丧失"的理想话语与电视媒体的奇观哀悼——界定了媒介化的主流哀悼,并生产忧郁的主体以服务例外状态和商业主义。在话语表象宰制下,忧郁个体无法理性反思"丧失"并遗忘了本真的情感体验。然而自我具有抵制权力的潜能,废墟"零"敞开了去媒介化的历史哀悼可能,即通过想象与记忆感知本真的情感,并从历史维度审视被遗忘的暴力瞬间。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生产忧郁:两种“丧失”叙事
二哀悼困境:话语下的认同与反抗
三直面废墟:对“残存”的历史哀悼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雅明“光晕”概念考释[J]. 方维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8(09)
本文编号:2920581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生产忧郁:两种“丧失”叙事
二哀悼困境:话语下的认同与反抗
三直面废墟:对“残存”的历史哀悼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雅明“光晕”概念考释[J]. 方维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8(09)
本文编号:2920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92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