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中的女性身份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3 18:15
A.S.拜厄特是广为人知的布克奖得主,还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具才华和最有创造力的作家之一。拜厄特十分擅长书写女性,这在她里程碑式的小说《占有:罗曼司》中可见一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结合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对小说中现代、古代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身份进行探讨研究。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通过阐述维多利亚时代的两位女性艾伦和拉蒙特真实生活的空间来揭示她们的生存状态。在促狭的社会空间下,艾伦和拉蒙特最终只能沦为“家中天使”与“阁楼上的艺术家”。身为女性,她们的存在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人文景观。第二章聚焦于由改写的神话和童话所创造的想象世界里的两位女主人公公主和梅露西娜。在这个想象世界中,她们固有的传统弱势形象被解构,雌雄同体、独立自主的女性人物身份得以重塑。这也揭示了神话、童话对人物身份的识别尤其是自我的重构所产生的作用。而第三章则着眼于现代的瓦尔和莫德这两位女性角色,从各自生活经验和个体价值观出发来阐释她们在开放的第三空间中由于个人选择的不同实现了身份上的转变:瓦尔找到真爱,变得自信美丽从而不再沉默迷失;而莫德褪下冰冷的外壳,重新认识了自我。在追寻维多利亚时代...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breviations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in the Real Space
Ⅰ. Ellen: Angel in the House
Ⅱ. LaMotte: Artist in the Attic
Chapter Two Retelling of Myths in the Imagined Space
Ⅰ. Melusina: The Androgynous Goddess
Ⅱ. Princess: The Autonomous Female
Chapter Three R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Thirdspace
Ⅰ. Val: Transformation in Silence
Ⅱ. Maud: Recognition of Self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ppendix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苏·拜厄特《占有》的身份研究[J]. 李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女艺术家创作身份的重构——论拜厄特《占有》中对女主人公拉莫特的神话性塑造[J]. 梁晓冬.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2)
[3]论拜厄特学院派小说的自我指涉特征[J]. 宋艳芳. 当代外国文学. 2010(01)
[4]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J]. 徐蕾.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5]历史的循环——拜厄特小说《占有》的情节结构原型[J]. 程倩. 外国文学. 2006(02)
[6]历史的回声——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对话关系[J]. 程倩. 当代外国文学. 2006(01)
[7]《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J]. 曹莉. 外国文学研究. 2005(06)
[8]理性与感性:人类生存道路之探索——评A.S.拜厄特的《占有》[J]. 宋文,李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占有》的悖论:高度的传统和醒目的后现代[J]. 钱冰. 外国文学. 2005(05)
[10]女性生命本真的历史叙述——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J]. 程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博士论文
[1]A.S.拜厄特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 刘爱琴.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女性身份的重构[D]. 吉静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女性主体性的征程[D]. 贾莹莹.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16834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breviations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in the Real Space
Ⅰ. Ellen: Angel in the House
Ⅱ. LaMotte: Artist in the Attic
Chapter Two Retelling of Myths in the Imagined Space
Ⅰ. Melusina: The Androgynous Goddess
Ⅱ. Princess: The Autonomous Female
Chapter Three R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Thirdspace
Ⅰ. Val: Transformation in Silence
Ⅱ. Maud: Recognition of Self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ppendix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苏·拜厄特《占有》的身份研究[J]. 李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女艺术家创作身份的重构——论拜厄特《占有》中对女主人公拉莫特的神话性塑造[J]. 梁晓冬.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2)
[3]论拜厄特学院派小说的自我指涉特征[J]. 宋艳芳. 当代外国文学. 2010(01)
[4]论拜厄特小说中临界状态的女性身体[J]. 徐蕾.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5]历史的循环——拜厄特小说《占有》的情节结构原型[J]. 程倩. 外国文学. 2006(02)
[6]历史的回声——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对话关系[J]. 程倩. 当代外国文学. 2006(01)
[7]《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J]. 曹莉. 外国文学研究. 2005(06)
[8]理性与感性:人类生存道路之探索——评A.S.拜厄特的《占有》[J]. 宋文,李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9]《占有》的悖论:高度的传统和醒目的后现代[J]. 钱冰. 外国文学. 2005(05)
[10]女性生命本真的历史叙述——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J]. 程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博士论文
[1]A.S.拜厄特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 刘爱琴.山东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女性身份的重构[D]. 吉静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女性主体性的征程[D]. 贾莹莹.苏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16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11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