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琴科“谢拉皮翁兄弟”时期小说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14:12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作为“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成员之一,被称为苏联文学史上“唯一成熟的幽默讽刺大师”。其创作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中短篇小说因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而在读者之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文以左琴科“谢拉皮翁兄弟”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左琴科在20年代,即“谢拉皮翁兄弟”时期小说中的“小人物”群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论文分为绪论、主体三章、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任务,分析了国内外对左琴科20年代小说创作研究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左琴科在20年代中篇小说创作中的“小人物”群像,包括“穷人”、“套中人”及“小市民”形象。通过分析左琴科一系列中篇小说,得出其笔下“小人物”群像特点及其与传统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第三章论述了左琴科20年代作品的反市侩主题,分析了带有市侩习气的人物形象,阐述了作家对于小市民身上陋习的厌恶与反对。左琴科作品的反市侩主题主要包括反对小市民身上的劣根性、庸俗性、投机取巧及文盲的特点。第四章分析了左琴科20年代小说的艺...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РЕФЕРАТ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创新之处与意义
(一)选题意义
(二)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注释
第二章 左琴科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群像
一、左琴科与“小人物”形象
(一)“小人物”形象的产生与发展
(二)左琴科笔下的“小人物”概览
二、中篇小说《阿波罗与塔玛拉》中的“穷人”形象
(一)阿波罗:失去存在价值的“穷人”
(二)阿波罗与杰武什金的比较
三、中篇小说《可怕的一夜》中的“套中人”形象
(一)科托菲耶夫:害怕变革的“套中人”
(二)科托菲耶夫与别里科夫的比较
四、中篇小说《山羊》中的“小市民”形象
(一)扎别什金:渴望暴富的“小市民”
(二)扎别什金与尼古拉的比较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市侩主题
一、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劣根性
(一)小市民的酗酒成性
(二)大众的虚荣心理
二、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庸俗性
(一)知识分子的虚假爱情
(二)主客关系的唯利是图
三、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投机性
(一)大众投机现象
(二)官员的投机现象
四、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文盲
(一)新时代下的文盲
(二)拒绝电气化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左琴科“谢拉皮翁兄弟”时期的小说艺术特色
一、形象戏仿和情节借用
(一)戏仿“陌生女郎”形象
(二)借用“变色龙”情节
二、幽默讽刺艺术
(一)左琴科式的幽默
(二)对果戈理式笑的继承
三、左琴科式的叙述方式
(一)口语体风格
(二)作者-讲故事人-主人公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三)主客观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套中人”出现的历史原因及现实意义[J]. 王子豪. 新校园(中旬). 2017(12)
[2]庸俗习气的批判与神圣之维的追寻——基于梅列日科夫斯基“第三约”思想[J]. 周来顺. 学术交流. 2017(01)
[3]俄国文学叙述样式:故事体研究[J]. 李懿. 中国俄语教学. 2016(04)
[4]被判处“文学死刑”的左琴科[J]. 蓝泰凯. 文史天地. 2016(05)
[5]“谢拉皮翁兄弟”的文学继承性[J]. 刘淼文,赵晓彬. 俄罗斯文艺. 2015(03)
[6]浅蓝的色调与鸽子的温柔——论左琴科和他的小说[J]. 李建军. 名作欣赏. 2015(19)
[7]解读《猴子奇遇记》文本内隐含的权力操纵关系[J]. 胡晓静. 大众文艺. 2015(02)
[8]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J]. 王若男. 黑河学刊. 2014(09)
[9]戏仿与仿作:当代文学理论两个概念差异的阐释[J]. 程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试析左琴科短篇小说对小人物的不良习气的讽刺[J]. 路慧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硕士论文
[1]继承与革新“谢拉皮翁兄弟”小说创作诗学初探[D]. 刘淼文.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2]米哈伊尔·左琴科的叙事手法与艺术风格[D]. 马继汝.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3]左琴科幽默讽刺小说的艺术特征[D]. 王俊杰.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60619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РЕФЕРАТ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创新之处与意义
(一)选题意义
(二)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注释
第二章 左琴科中篇小说中的“小人物”群像
一、左琴科与“小人物”形象
(一)“小人物”形象的产生与发展
(二)左琴科笔下的“小人物”概览
二、中篇小说《阿波罗与塔玛拉》中的“穷人”形象
(一)阿波罗:失去存在价值的“穷人”
(二)阿波罗与杰武什金的比较
三、中篇小说《可怕的一夜》中的“套中人”形象
(一)科托菲耶夫:害怕变革的“套中人”
(二)科托菲耶夫与别里科夫的比较
四、中篇小说《山羊》中的“小市民”形象
(一)扎别什金:渴望暴富的“小市民”
(二)扎别什金与尼古拉的比较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市侩主题
一、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劣根性
(一)小市民的酗酒成性
(二)大众的虚荣心理
二、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庸俗性
(一)知识分子的虚假爱情
(二)主客关系的唯利是图
三、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投机性
(一)大众投机现象
(二)官员的投机现象
四、左琴科短篇小说的反文盲
(一)新时代下的文盲
(二)拒绝电气化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左琴科“谢拉皮翁兄弟”时期的小说艺术特色
一、形象戏仿和情节借用
(一)戏仿“陌生女郎”形象
(二)借用“变色龙”情节
二、幽默讽刺艺术
(一)左琴科式的幽默
(二)对果戈理式笑的继承
三、左琴科式的叙述方式
(一)口语体风格
(二)作者-讲故事人-主人公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三)主客观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套中人”出现的历史原因及现实意义[J]. 王子豪. 新校园(中旬). 2017(12)
[2]庸俗习气的批判与神圣之维的追寻——基于梅列日科夫斯基“第三约”思想[J]. 周来顺. 学术交流. 2017(01)
[3]俄国文学叙述样式:故事体研究[J]. 李懿. 中国俄语教学. 2016(04)
[4]被判处“文学死刑”的左琴科[J]. 蓝泰凯. 文史天地. 2016(05)
[5]“谢拉皮翁兄弟”的文学继承性[J]. 刘淼文,赵晓彬. 俄罗斯文艺. 2015(03)
[6]浅蓝的色调与鸽子的温柔——论左琴科和他的小说[J]. 李建军. 名作欣赏. 2015(19)
[7]解读《猴子奇遇记》文本内隐含的权力操纵关系[J]. 胡晓静. 大众文艺. 2015(02)
[8]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J]. 王若男. 黑河学刊. 2014(09)
[9]戏仿与仿作:当代文学理论两个概念差异的阐释[J]. 程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试析左琴科短篇小说对小人物的不良习气的讽刺[J]. 路慧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硕士论文
[1]继承与革新“谢拉皮翁兄弟”小说创作诗学初探[D]. 刘淼文.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2]米哈伊尔·左琴科的叙事手法与艺术风格[D]. 马继汝.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3]左琴科幽默讽刺小说的艺术特征[D]. 王俊杰.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60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6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