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

发布时间:2021-07-13 12:07
  由于有异国读者的审视,中国人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主要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主、东方学和荣格心理学为辅的理论方式对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较为完整的梳理和总结。正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异域中的中国人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生活在异域中的中国人的形象。这一部分以孟华所界定的“自塑形象”为基础,从“套话与反套话”、“注视与反注视”两方面来剖析严歌苓对中国人形象的塑造。第二部分以作为集体想象物中的中国人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严歌苓故国想象中的中国人形象。这一部分主要以“社会集体想象物”为基础,一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式和乌托邦式的中国人形象,一方面结合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分析了红卫兵形象和英雄情结。第三部分以中国形象为研究对象,认为无论是塑造异域中的中国人形象,还是塑造中国本土中的中国人形象,都是严歌苓想象中国的方法,是塑造中国形象的方式,前者属于民族想象,后者属于乡土中国。严歌苓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是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无论是形象本身还是塑造形象的方式都具有颠覆性,既不同于西方对中国人形象的套话,也不同于早期海外华文作家...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


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主题分析(以“严歌苓”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2019年3月15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歌苓笔下王葡萄和扶桑人物形象探究[J]. 张晓明.  滁州学院学报. 2017(03)
[2]论张承志的风景话语及意义[J]. 颜水生.  文学评论. 2016(05)
[3]从“本我”和“自我”浅析王葡萄和扶桑人物形象[J]. 杨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2)
[4]故事多发的年代[J]. 严歌苓,木叶.  上海文化. 2015(01)
[5]“凝视”与“反凝视”——对《扶桑》的东方主义解读[J]. 李长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6]地母·佛性:严歌苓小说中“扶桑”、“葡萄”形象探析[J]. 马炜.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5)
[7]唐人区哀艳的中国红——论严歌苓《扶桑》中的自塑形象[J]. 朱燕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想象中国”的方式——北美华人小说之观察[J]. 刘桂茹.  江汉论坛. 2013(08)
[9]西方想象与东方想象的失衡——论“新移民作家”乡土中国书写的一个伦理问题[J]. 李玉杰.  创作与评论. 2013(04)
[10]严歌苓谈文学创作[J]. 严歌苓,黄晓洁.  世界文学评论. 2012(02)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 杨华.山东大学 2012
[2]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 李燕.暨南大学 2008
[3]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 李亚萍.暨南大学 2004
[4]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 高小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D]. 夏亚婷.海南大学 2015
[2]北美新移民文学的“他者”研究[D]. 冯烨.辽宁大学 2014
[3]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 王怡.西南大学 2013
[4]严歌苓作品中的美国人形象[D]. 王青.重庆师范大学 2013
[5]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他者形象[D]. 魏娜.河南师范大学 2013
[6]论海外华人文学的形象学研究[D]. 游华玲.暨南大学 2012
[7]“自塑形象”[D]. 曹素霞.苏州大学 2005
[8]论严歌苓汉语写作中的美国形象[D]. 朱耀龙.暨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82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282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