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小说《美国区》的空间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09 17:39
《美国区》是黎巴嫩著名作家贾布尔·杜维希于2014年最新出版的中篇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从阿拉伯学界到西方文坛的关注与肯定,《美国区》于2015年被提名为“阿拉伯布克”文学奖,2016年该小说被翻译成法语在法国出版。这部作品的关注点是当下部分伊斯兰极端分子。作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对当下部分底层阿拉伯青年如何一步步走向极端主义的原因进行了探析。作品《美国区》将视线聚焦在城市的黎波里,以那里的穷人区美国区为叙事背景,同时又启动全景模式,将叙事空间延伸至整个黎巴嫩、伊拉克,直至欧洲的法国巴黎。作品中空间频繁转换,正是在不同的空间中,主人公的心理和命运也相应地发生着改变。因此,本论文通过运用叙事空间理论,来解读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意象。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五个部分,其中论文的主要部分有四章。第一章“景观空间衬托历史背景”揭示出当时主人公所处的沉重的历史时代,并指出黎巴嫩底层人民无法逃脱的可悲命运的事实。第二章“社会空间呈现混乱现状”突显出当时沉重、压抑、混乱的社会状态,表现出底层青年对上层阶级的不满与无力反抗。第三章为“宗教空间聚焦极端主义”,揭示极端主义在的黎波里的...
【文章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1.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景观空间衬托历史背景
1.1 沉重的历史时代
1.1.1 外国势力干涉
1.1.2 国内动荡不安
1.2 卑微的命运
1.2.1 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1.2.2 生命安全面临威胁
第二章 社会空间呈现混乱现状
2.1 混乱的社会现状
2.1.1 美国区的“乱”
2.1.2 美国区的“脏”
2.2 无力的反抗
2.2.1 内心不满的宣泄
2.2.2 被监视下的反抗
第三章 宗教空间聚焦极端主义
3.1 风靡的极端主义
3.1.1 消失的基督教教堂
3.1.2 新兴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3.2 迷失的出走
3.2.1 极端分子的影响
3.2.2 极端组织的招募
第四章 个人空间反映人性回归
4.1 变化的心理历程
4.1.1 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
4.1.2 压抑沉闷的少年时光
4.1.3 开启的极端主义之路
4.1.4 矛盾挣扎后的自我救赎
4.2 人性的回归
4.2.1 对生命之爱
4.2.2 对家园之爱
4.2.3 回归与重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小说《美国区》译文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空间叙事学研究评述[J]. 宁苗苗,张万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2]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J].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15)
[3]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J]. 董晓烨. 外国文学. 2012(02)
[4]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8)
[5]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 陈德志.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9)
[6]空间转向中的文学批评[J]. 陆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5)
[7]《爵士乐》的空间解读[J]. 王军英,江凤. 电影文学. 2009(12)
博士论文
[1]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 汪颉珉.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2]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 苗变丽.河南大学 2011
[3]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 胡妮.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4]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5]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 李红梅.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百年孤独》的空间叙事研究[D]. 冷国辉.江西师范大学 2011
[2]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哈代的《无名的裘德》[D]. 张红.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2507
【文章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1.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景观空间衬托历史背景
1.1 沉重的历史时代
1.1.1 外国势力干涉
1.1.2 国内动荡不安
1.2 卑微的命运
1.2.1 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1.2.2 生命安全面临威胁
第二章 社会空间呈现混乱现状
2.1 混乱的社会现状
2.1.1 美国区的“乱”
2.1.2 美国区的“脏”
2.2 无力的反抗
2.2.1 内心不满的宣泄
2.2.2 被监视下的反抗
第三章 宗教空间聚焦极端主义
3.1 风靡的极端主义
3.1.1 消失的基督教教堂
3.1.2 新兴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3.2 迷失的出走
3.2.1 极端分子的影响
3.2.2 极端组织的招募
第四章 个人空间反映人性回归
4.1 变化的心理历程
4.1.1 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
4.1.2 压抑沉闷的少年时光
4.1.3 开启的极端主义之路
4.1.4 矛盾挣扎后的自我救赎
4.2 人性的回归
4.2.1 对生命之爱
4.2.2 对家园之爱
4.2.3 回归与重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小说《美国区》译文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空间叙事学研究评述[J]. 宁苗苗,张万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
[2]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J].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15)
[3]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J]. 董晓烨. 外国文学. 2012(02)
[4]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8)
[5]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 陈德志.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9)
[6]空间转向中的文学批评[J]. 陆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5)
[7]《爵士乐》的空间解读[J]. 王军英,江凤. 电影文学. 2009(12)
博士论文
[1]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 汪颉珉.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2]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 苗变丽.河南大学 2011
[3]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 胡妮.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4]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5]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 李红梅.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百年孤独》的空间叙事研究[D]. 冷国辉.江西师范大学 2011
[2]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哈代的《无名的裘德》[D]. 张红.中央民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32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33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