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阿德涅线团 ——论制造“方法”范型的神话机制
发布时间:2021-12-17 19:48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用“阿里阿德涅线团”来比喻认识、解决复杂迷茫事物的方法。虽然各学科随着研究的进展都存在着对方法论的思考,可结合神话对这个隐喻及其所指的方法范型和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是一个空白。本文依托希腊迷宫神话故事的通行版本(德国施瓦布的版本),通过对“阿里阿德涅线团”的这一方法范型的原型分析,追溯制造“阿里阿德涅线团”这一方法范型的神话机制,试图进入到对本体论思维模式的反思上,觉察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可能对事物造成的遮蔽,进而对能指序列所构筑的文明范式所具有的偏颇带来一份省察。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方法论的反思
1.1 选题动机和选题对象
1.2 问题背景和论文的内在理路
1.3 文献综述和研究起点、过程
1.4 研究方法
2 隐喻和转喻
2.1 隐喻的转喻基础
2.2 概念的隐喻基础
2.3 意义生成的悖论
3 居间地带:神话的二分编码模式
3.1 二种不同的跨界
3.2 神圣的过渡居间地带
4 神话的结构化趋向
4.1 神话丛的结构分析
4.2 神话结构化的几个特征
4.2.1 对超然—禁忌的触犯
4.2.2 交融被动地履行调节功能
4.2.3 神的人格化与属性化、职能化,传统的女神降格为人
5 神圣地的位移:从阈限居间地到本体中心
5.1 迷宫的变形
5.2 中心与边缘
5.3 交融整合与对立统一
6 阿里阿德涅的还原
6.1 转喻的隐喻基础
6.2 阿里阿德涅与其共生的神显世界
6.3 原始神话所经纬的同拓扑结构
6.4 女神的降格
7 无量之网
7.1 “命运”内涵的置换
7.2 意义的界域和言说的缝隙
7.3 二元悖反的阴影
7.4 另一种示意范式
7.5 全息智慧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540819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方法论的反思
1.1 选题动机和选题对象
1.2 问题背景和论文的内在理路
1.3 文献综述和研究起点、过程
1.4 研究方法
2 隐喻和转喻
2.1 隐喻的转喻基础
2.2 概念的隐喻基础
2.3 意义生成的悖论
3 居间地带:神话的二分编码模式
3.1 二种不同的跨界
3.2 神圣的过渡居间地带
4 神话的结构化趋向
4.1 神话丛的结构分析
4.2 神话结构化的几个特征
4.2.1 对超然—禁忌的触犯
4.2.2 交融被动地履行调节功能
4.2.3 神的人格化与属性化、职能化,传统的女神降格为人
5 神圣地的位移:从阈限居间地到本体中心
5.1 迷宫的变形
5.2 中心与边缘
5.3 交融整合与对立统一
6 阿里阿德涅的还原
6.1 转喻的隐喻基础
6.2 阿里阿德涅与其共生的神显世界
6.3 原始神话所经纬的同拓扑结构
6.4 女神的降格
7 无量之网
7.1 “命运”内涵的置换
7.2 意义的界域和言说的缝隙
7.3 二元悖反的阴影
7.4 另一种示意范式
7.5 全息智慧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540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4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