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本阐释观及实践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21:25
  在詹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中,“总体性”、“历史化”和“辩证批评”占据着重要的结构地位,并为他的整个理论构成奠定了基础。詹姆逊始终认为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有义务解读现实状况,并引导世人追求更加完美的社会形式,他的研究目标可以概括为: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素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找到蕴含其中的乌托邦内涵,将辩证法贯穿于整个批评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来说,他的辩证批评可以从历史化、总体性和元评论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与此同时,詹姆逊始终认为自己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需要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不同的理论方法。一方面,他完善补充了利奥塔的总体化思想,发展了保罗·利科的否定阐释概念,提取了圣经阐释的四重意义系统,改造了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从精神分析学中借用了欲望的概念,在尼采批判的善恶二元对立中发现了新的解读方式;另一方面,也时刻保持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关注,他研究了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以及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并创造性地作用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本阐释理论。总的来说,詹姆逊的文本阐释是在辩证批评的指导之下,用历史化的手段,站在总体化的高度上探...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詹姆逊生平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三、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第一章 詹姆逊文本阐释观的主要构成
    第一节 历史化的辩证批评
        一、历史化的文本
        二、内容与形式
        三、实现辩证法的震撼效果
    第二节 社会总体性的辩证批评
        一、詹姆逊对利奥塔的总体化思想的吸纳
        二、詹姆逊社会总体性辩证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作为新的批评模式的元评论
        一、肯定阐释与否定阐释
        二、元评论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章 詹姆逊文本阐释观的源起
    第一节 詹姆逊文本阐释观产生的背景
        一、理论渊源
        二、时代背景
    第二节 二十世纪时代环境下的阐释学困惑
        一、形式主义的文本阐释
        二、结构主义的文本阐释
        三、新批评的文本阐释
    第三节 詹姆逊文本阐释的解决策略
        一、四重意义系统下的总体性阐释
        二、三层次阐释视域的文本分析
第三章 詹姆逊文本阐释观的实践策略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詹姆逊的文本阐释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演变
        二、文本的意识形态性
        三、詹姆逊理论中的意识形态素
    第二节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辩证法
        一、乌托邦与阶级意识的辩证统一
        二、双重视角阐释下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第三节 符码转换作为文本阐释手段
        一、符码转换的含义
        二、符码转换的方式
        三、符码转换的原则
    第四节 詹姆逊文本阐释理论的实际应用
        一、《老姑娘》中的欲望叙事机制
        二、《吉姆爷》的情节建构策略
第四章 詹姆逊文本阐释观的贡献与意义
    第一节 詹姆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承与批判
        一、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
        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
        三、詹姆逊文本阐释的批判性继承
    第二节 詹姆逊文本阐释观的意义
        一、詹姆逊文本阐释的独特性
        二、关于詹姆逊的批评理论的讨论
        三、启示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论”何为与“现代性”的政治——杰姆逊教授访谈[J].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张旭东,王璞,王钦.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2]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访谈录(英文)[J]. 杨建刚,王弦,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2)
[3]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三十年[J]. 胡亚敏.  文学评论. 2008(05)
[4]跨文化文学研究的问题和前景[J]. 乐黛云.  人文丛刊. 2008(00)
[5]文化研究的批判性视角——詹姆逊视野中的“文化研究”[J]. 李世涛.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6)
[6]詹姆逊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缘起[J]. 陈永国,尹晶.  中国图书评论. 2007(01)
[7]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选择[J]. 李世涛.  东南学术. 2005(05)
[8]杰姆逊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略论杰姆逊的基本学术立场[J]. 朱立元,王文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04)
[9]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对杰姆逊2002年沪上演讲的讨论[J]. 朱立元.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10]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J].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硕士论文
[1]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D]. 李风.山东大学 2016
[2]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柯婷.南京农业大学 2015
[3]论詹姆逊文化视域中的叙事理论[D]. 刘肖然.湘潭大学 2014
[4]詹姆逊阐释理论之初探[D]. 杨熙雯.苏州大学 2013
[5]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 张清.西南大学 2011
[6]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学寓言观[D]. 魏宁.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研究[D]. 苗枝文.重庆师范大学 2009
[8]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研究[D]. 马超.清华大学 2007
[9]詹姆逊的总体性文化美学研究[D]. 吴翊华.江西师范大学 2006
[10]论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与批评实践[D]. 李大伟.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3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43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