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
发布时间:2021-12-23 16:52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剧坛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谢泼德最早应用的是一些先锋派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他的戏剧创作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他在创作的家庭剧中采用了与其早期创作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正是这些家庭剧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在这些家庭剧中,谢泼德采取了相对现实的形式,从而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他所生存的美国社会,也更容易被广大的普通观众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谢泼德在这些家庭剧中沿袭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是这些家庭剧也包含了一些新的创作特征,而这些特征是传统现实主义所无法包容的。本论文在解读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谢泼德的戏剧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倾向,即新现实主义的倾向。 关于新现实主义的定义现在尚无定论。本文认为,新现实主义是一种为了更广泛地探索现实、为了更好地反映当代社会的主题而吸收、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手法和技巧的现实主义。本论文通过对谢泼德家庭剧文本的分析,识别出了谢泼德的家庭剧在意识形态、人物塑造、情节、戏剧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创作特征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新倾向。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得出结论,即谢泼德的戏剧创作存在...
【文章来源】: 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deology of Existence Predicament
1.1 Ideology of Identity
1.1.1 Loss of Self
1.1.2 Inescapability of Fate
1.2 Ideology of Alienation
1.2.1 Estranged Relationship
1.2.2 Alienation of Environment
Chapter Two Characterization of Diversity and Changeability
2.1 Colorful Characters in Dilemma
2.1.1 Childish Adults
2.1.2 Pathological Figures
2.1.3 Illusionary Dreamers
2.1.4 Sinful Characters
2.2 Instability of Characters
2.2.1 Individual Figures
2.2.2 Role Reversals
Chapter Three Plot of Uncertainty
3.1 Plot of Openness
3.1.1 Ambiguity of Text
3.1.2 Open Ending
3.2 Plot beyond Expectation
3.2.1 Reality and Fantasy
3.2.2 Reality and Nightmare
Chapter Four Innovative Dramatic Devices
4.1 Diversified Language
4.1.1 Contradictory and Nonsensical Language
4.1.2 Collage and Fragmentary Language
4.2 Innovation in Staging
4.2.1 Hyperreal and Expressive Set
4.2.2 Amplified and Meaningful Sound
4.2.3 Impressive and Suggestive Ligh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中文参考文献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埋葬的孩子》之超级现实主义意蕴 [J]. 叶新. 北方论丛. 2008(06)
[2]俄狄浦斯与埃勒克特拉悲剧舞台再现——萨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恋母、恋父情结母题研究 [J]. 戚晖.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3)
[3]文本互文游戏中的“现实”——评《饥饿阶级的诅咒》与《被埋葬的孩子》的创作策略 [J]. 姜萌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2)
[4]当代美国小说的新现实主义视域 [J]. 姜涛.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4)
[5]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评山姆·谢泼德家庭剧的后现代性 [J]. 姜萌萌. 戏剧艺术. 2007(02)
[6]集体的情感感悟与心理体验——《被埋葬的孩子》的仪式原型解读 [J]. 姜萌萌.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2)
[7]后现代创作的跳跃——评山姆·谢泼德的家庭剧 [J]. 姜萌萌. 四川戏剧. 2006(02)
[8]浅析山姆·谢泼德的“家庭剧三部曲” [J]. 刘春慧. 文教资料. 2006(08)
[9]浅析萨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美国梦的幻灭 [J]. 戚晖.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12)
[10]论美国现代社会悲剧的特质 [J]. 胡铁生. 戏剧文学. 2004(09)
硕士论文
[1]萨姆·谢泼德家庭剧之心理分析——浅析《饥饿阶级的诅咒》与《被埋葬的孩子》[D]. 洪达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548835
【文章来源】: 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deology of Existence Predicament
1.1 Ideology of Identity
1.1.1 Loss of Self
1.1.2 Inescapability of Fate
1.2 Ideology of Alienation
1.2.1 Estranged Relationship
1.2.2 Alienation of Environment
Chapter Two Characterization of Diversity and Changeability
2.1 Colorful Characters in Dilemma
2.1.1 Childish Adults
2.1.2 Pathological Figures
2.1.3 Illusionary Dreamers
2.1.4 Sinful Characters
2.2 Instability of Characters
2.2.1 Individual Figures
2.2.2 Role Reversals
Chapter Three Plot of Uncertainty
3.1 Plot of Openness
3.1.1 Ambiguity of Text
3.1.2 Open Ending
3.2 Plot beyond Expectation
3.2.1 Reality and Fantasy
3.2.2 Reality and Nightmare
Chapter Four Innovative Dramatic Devices
4.1 Diversified Language
4.1.1 Contradictory and Nonsensical Language
4.1.2 Collage and Fragmentary Language
4.2 Innovation in Staging
4.2.1 Hyperreal and Expressive Set
4.2.2 Amplified and Meaningful Sound
4.2.3 Impressive and Suggestive Ligh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中文参考文献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埋葬的孩子》之超级现实主义意蕴 [J]. 叶新. 北方论丛. 2008(06)
[2]俄狄浦斯与埃勒克特拉悲剧舞台再现——萨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恋母、恋父情结母题研究 [J]. 戚晖.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3)
[3]文本互文游戏中的“现实”——评《饥饿阶级的诅咒》与《被埋葬的孩子》的创作策略 [J]. 姜萌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2)
[4]当代美国小说的新现实主义视域 [J]. 姜涛.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4)
[5]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评山姆·谢泼德家庭剧的后现代性 [J]. 姜萌萌. 戏剧艺术. 2007(02)
[6]集体的情感感悟与心理体验——《被埋葬的孩子》的仪式原型解读 [J]. 姜萌萌.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2)
[7]后现代创作的跳跃——评山姆·谢泼德的家庭剧 [J]. 姜萌萌. 四川戏剧. 2006(02)
[8]浅析山姆·谢泼德的“家庭剧三部曲” [J]. 刘春慧. 文教资料. 2006(08)
[9]浅析萨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中美国梦的幻灭 [J]. 戚晖.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12)
[10]论美国现代社会悲剧的特质 [J]. 胡铁生. 戏剧文学. 2004(09)
硕士论文
[1]萨姆·谢泼德家庭剧之心理分析——浅析《饥饿阶级的诅咒》与《被埋葬的孩子》[D]. 洪达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54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4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