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2:42
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的重要文艺流派之一,其影响不仅对当时欧美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日本和中国文学的发展。20世纪初,日本兴起了唯美主义之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耽美派文学,谷崎润一郎就是日本耽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谷崎润一郎的创作颇具特色,如恶魔主义、女性崇拜等,作品中还凸显出了日本古典美的魅力,他独特的唯美文风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代表作家,他曾到日本留学,深受西方唯美主义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而且郁达夫非常喜爱谷崎润一郎,其创作的小说风格也和谷崎润一郎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的基本内容是从唯美主义角度出发,主要采用影响研究的方法对谷崎润一郎和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有着相同的唯美倾向,同时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也受到了谷崎润一郎风格的影响。他们两个人的小说创作既有相似性,又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为唯美主义文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创作方法。全文共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唯美主义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谷崎润一郎和郁达夫生活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谷崎润一郎和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研究现状
0.2 论文主要内容、研究创新点
1 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创作背景
1.1 唯美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1.2 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小说创作
1.3 郁达夫的唯美主义小说创作
2 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的共同性
2.1 非道德化的人物形象
2.2 注重感官体验的小说情节
2.3 颓废感伤的环境描写
3 谷崎润一郎对郁达夫唯美小说创作的影响
3.1 从恶之花中寻求美的共鸣
3.2 女性崇拜
3.3 虐恋的书写
4 谷崎润一郎和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的相异点
4.1 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小说的特点
4.1.1 阴翳美学
4.1.2 古典之美
4.1.3 木偶之美
4.2 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的特点
4.2.1 自叙性小说
4.2.2 人文主义的纳入
4.2.3 回归自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谷崎润一郎与欧阳予倩的关系[J]. 张能泉. 东方论坛. 2010(05)
[2]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世界——浅析《文身》的美学思想[J]. 齐珮.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1)
[3]郁达夫与王尔德[J]. 卢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4]中国现代文坛对谷崎润一郎的翻译与接受[J]. 张能泉. 日本学论坛. 2007(04)
[5]谷崎润一郎的唯美理念研究[J]. 赵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05)
[6]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J]. 刘媛,张能泉. 湘南学院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3548499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研究现状
0.2 论文主要内容、研究创新点
1 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创作背景
1.1 唯美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1.2 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小说创作
1.3 郁达夫的唯美主义小说创作
2 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的共同性
2.1 非道德化的人物形象
2.2 注重感官体验的小说情节
2.3 颓废感伤的环境描写
3 谷崎润一郎对郁达夫唯美小说创作的影响
3.1 从恶之花中寻求美的共鸣
3.2 女性崇拜
3.3 虐恋的书写
4 谷崎润一郎和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的相异点
4.1 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小说的特点
4.1.1 阴翳美学
4.1.2 古典之美
4.1.3 木偶之美
4.2 郁达夫唯美主义小说的特点
4.2.1 自叙性小说
4.2.2 人文主义的纳入
4.2.3 回归自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谷崎润一郎与欧阳予倩的关系[J]. 张能泉. 东方论坛. 2010(05)
[2]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世界——浅析《文身》的美学思想[J]. 齐珮.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1)
[3]郁达夫与王尔德[J]. 卢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4]中国现代文坛对谷崎润一郎的翻译与接受[J]. 张能泉. 日本学论坛. 2007(04)
[5]谷崎润一郎的唯美理念研究[J]. 赵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05)
[6]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J]. 刘媛,张能泉. 湘南学院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3548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4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