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白朗宁诗歌:性和谐比较论纲
发布时间:2022-01-19 02:35
人类作为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生命形式,天然地形成了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在我看来,上帝本身就容纳了人的两性。《圣经·创世纪》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①男女处于一体,即男女同体。在《圣经·以赛亚书》中耶和华又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②天为阳,以父亲的形象即圣父为代表;地为阴,以母亲形象即圣母为代表。归结到底,阴阳也就是男女两性。这与中国典籍《周易》中阴阳和谐的思想十分契合。人类只有男女这两种性别,性别关系是最原初同时也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最漫长的人际关系。所以社会也罢,家庭也罢,构建和谐的美好愿望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两性关系这一问题。两性和谐与婚姻未必有必然的关系,但它却与爱情密不可分。婚姻虽不是人间太平的灵丹妙药,但两性和谐的理想婚姻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爱情是生命之必然,爱情把两个个体——男人和女人——在情感上联系起来。双方既是爱情的主体,也是爱情的客体。男人和女人相互补允,并在思想上彼此鼓励。他们共同组成可以创造生命和谐的人类。白朗宁夫妇的爱情借情诗得到不朽,诗歌又借他们的爱情得到升华。每当捧读记录着他们不朽之爱的诗篇时,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感...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性——人类社会的根基
1.1.1. 性意识
1.1.2. 性与爱
1.1.3. 性与美
1.2. 性和谐
1.2.1. 对和谐的形上思考
1.2.2. 《周易》与性和谐
1.2.3. E.B.白朗宁诗歌中的性和谐
1.3. 国内外E.B.白朗宁诗歌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视角
2. 与诗经比参
2.1. 女性意识
2.1.1. 怀春女子的怦然心动
2.1.2. 一见钟情的爱情咏叹
2.1.3. 热恋女子的赞美诗篇
2.1.4. 思嫁女子的婚姻憧憬
2.2. 赠答情节
2.2.1. 施舍与报答
2.2.2. 红宝石与玉
2.2.3. 卷发与太阳
2.3. 陶醉狂欢
2.3.1. 陶醉——生理学的先决条件
2.3.2. E.B.白朗宁诗歌中的陶醉
2.3.3. E.B.白朗宁诗歌中的狂欢化色彩
3. 与圣经比参
3.1. 亲吻意象
3.1.1. 触觉感应
3.1.2. 吻诗二首
3.1.3. 亲吻神学
3.1.4. 三次命名
3.1.4.1. 救难之吻
3.1.4.2. 互酬之吻
3.1.4.3. 热热之吻
3.2. 直观意象:动植物
3.2.1. 羽翼湿透的鸽子
3.2.2. 水晶里的蜜蜂
3.2.3. 布谷鸟的歌曲
3.2.4. 花与女性审美
3.2.5. 树与身体崇拜
3.3. 哲性意象:那个"园"
3.3.1. "而你却抽起我这门闩"
3.3.2. "你心坎里的宝藏只往我墙外堆"
3.3.3. "我那园圃,待你耘锄"
4. 论和谐诗观
4.1. 双性同体
4.1.1. 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联系
4.1.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性意识
4.1.3. 双性同体观念的神话溯源
4.1.4. 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观的建立
4.2. E.B.白朗宁双性和谐诗学观
4.2.1.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主义先声
4.2.2. E.B.白朗宁与乔治·桑的跨国情谊
4.2.3. 背负十字架的先行者
4.2.4. E.B.白朗宁为乔治·桑正名
4.2.5. 才情风骨交融的女性诗歌传统
4.3. 与《老子》比参
4.3.1. 道·阴阳·和谐
4.3.2. 与《老子》主水比参
4.3.3. 与《老子》论雌比参
4.3.4. 与《老子》说婴比参
5. 余论
5.1. 诗人夫妇成长之路
5.1.1. 通过自学成才
5.1.2. 爱情战胜死亡
5.1.3. 双双赴意大利
5.1.4. 在悼亡中永恒
5.2. 诗人夫妇的跨国别影响
5.2.1. 诗人夫妇的英美影响
5.2.2. 诗人夫妇的南欧影响
5.2.3. 诗人夫妇的中国影响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意识与女性阴柔美[J]. 程勇真. 殷都学刊. 2009(01)
[2]从《致乔治·桑》看勃朗宁夫人的诗歌追求[J]. 袁欣. 文艺研究. 2008(04)
[3]略论古希腊戏剧的宗教性[J]. 魏凤莲. 齐鲁学刊. 2004(01)
[4]“我的事业除了歌还是歌”[J]. 汪剑钊. 读书. 2000(12)
[5]《雅歌·春天狂想诗》中的意象主义考察[J]. 齐一. 外国文学研究. 1999(03)
[6]寓无限于有限之中——谈布朗宁的诗歌[J]. 刘意青. 外国文学. 1992(06)
[7]生殖崇拜文化略论[J]. 赵国华. 中国社会科学. 1988(01)
本文编号:3596053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性——人类社会的根基
1.1.1. 性意识
1.1.2. 性与爱
1.1.3. 性与美
1.2. 性和谐
1.2.1. 对和谐的形上思考
1.2.2. 《周易》与性和谐
1.2.3. E.B.白朗宁诗歌中的性和谐
1.3. 国内外E.B.白朗宁诗歌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视角
2. 与诗经比参
2.1. 女性意识
2.1.1. 怀春女子的怦然心动
2.1.2. 一见钟情的爱情咏叹
2.1.3. 热恋女子的赞美诗篇
2.1.4. 思嫁女子的婚姻憧憬
2.2. 赠答情节
2.2.1. 施舍与报答
2.2.2. 红宝石与玉
2.2.3. 卷发与太阳
2.3. 陶醉狂欢
2.3.1. 陶醉——生理学的先决条件
2.3.2. E.B.白朗宁诗歌中的陶醉
2.3.3. E.B.白朗宁诗歌中的狂欢化色彩
3. 与圣经比参
3.1. 亲吻意象
3.1.1. 触觉感应
3.1.2. 吻诗二首
3.1.3. 亲吻神学
3.1.4. 三次命名
3.1.4.1. 救难之吻
3.1.4.2. 互酬之吻
3.1.4.3. 热热之吻
3.2. 直观意象:动植物
3.2.1. 羽翼湿透的鸽子
3.2.2. 水晶里的蜜蜂
3.2.3. 布谷鸟的歌曲
3.2.4. 花与女性审美
3.2.5. 树与身体崇拜
3.3. 哲性意象:那个"园"
3.3.1. "而你却抽起我这门闩"
3.3.2. "你心坎里的宝藏只往我墙外堆"
3.3.3. "我那园圃,待你耘锄"
4. 论和谐诗观
4.1. 双性同体
4.1.1. 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联系
4.1.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性意识
4.1.3. 双性同体观念的神话溯源
4.1.4. 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观的建立
4.2. E.B.白朗宁双性和谐诗学观
4.2.1.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主义先声
4.2.2. E.B.白朗宁与乔治·桑的跨国情谊
4.2.3. 背负十字架的先行者
4.2.4. E.B.白朗宁为乔治·桑正名
4.2.5. 才情风骨交融的女性诗歌传统
4.3. 与《老子》比参
4.3.1. 道·阴阳·和谐
4.3.2. 与《老子》主水比参
4.3.3. 与《老子》论雌比参
4.3.4. 与《老子》说婴比参
5. 余论
5.1. 诗人夫妇成长之路
5.1.1. 通过自学成才
5.1.2. 爱情战胜死亡
5.1.3. 双双赴意大利
5.1.4. 在悼亡中永恒
5.2. 诗人夫妇的跨国别影响
5.2.1. 诗人夫妇的英美影响
5.2.2. 诗人夫妇的南欧影响
5.2.3. 诗人夫妇的中国影响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意识与女性阴柔美[J]. 程勇真. 殷都学刊. 2009(01)
[2]从《致乔治·桑》看勃朗宁夫人的诗歌追求[J]. 袁欣. 文艺研究. 2008(04)
[3]略论古希腊戏剧的宗教性[J]. 魏凤莲. 齐鲁学刊. 2004(01)
[4]“我的事业除了歌还是歌”[J]. 汪剑钊. 读书. 2000(12)
[5]《雅歌·春天狂想诗》中的意象主义考察[J]. 齐一. 外国文学研究. 1999(03)
[6]寓无限于有限之中——谈布朗宁的诗歌[J]. 刘意青. 外国文学. 1992(06)
[7]生殖崇拜文化略论[J]. 赵国华. 中国社会科学. 1988(01)
本文编号:359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59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