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欧阳修传世观论评
发布时间:2017-06-02 17:04
本文关键词:司马迁与欧阳修传世观论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司马迁及欧阳修在显身扬名、垂传不朽传世观方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问题,以司马迁《史记》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及其他墓志碑铭散文为中心,结合历史时期其他学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思想意识、著述宗旨、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评。研究认为,司马迁和欧阳修都传承了父亲的理想与夙愿,有着光大家族文化的责任意识与求"立名"、惧无闻的共同心理;司马迁和欧阳修都极为重视君子的道德品质修养,信奉并推崇彰明良善的创作宗旨,并具备为自己及他人传扬不朽的文才能力,司马迁主要通过《史记》纪史传人,欧阳修则撰写了众多亲人友朋、名流重臣、仁人志士的墓志碑铭佳作及《新五代史》,二人各以其创作实践了不朽的传世观;司马迁和欧阳修都以求实取信为原则前提,采用纪大略小、突显主旨的创作方法以保障文章传世不朽价值的实现,司马迁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为实录精神,而对事实的信守也是欧阳修作文的前提。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司马迁 欧阳修 传世观 彰明良善 纪大略小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2C090)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中国传统文人固有的传世观与留名意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是对古往今来文人最高理想的典型概括。对于古代文人而言,如何留名青史、垂传后世,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应该就是他们最为看重、系怀,且为之焦虑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文清,赵宗来;刘鹗的易学时世观管窥[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葸琼;李天保;;曾巩的经世观考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郭晓平;;作出世想 作入世观——评胡立东的散文集《窗外的山岗》[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吴仲华;;心的祭奠[J];博览群书;2010年08期
5 徐娜;;你是鸭子还是老鹰[J];东西南北;2007年03期
6 叶延滨;当心买到一张过期船票[J];文学自由谈;2004年03期
7 蔡邦光;羁绊与挣扎──汤显祖出入世观的较量[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J];;年期
本文关键词:司马迁与欧阳修传世观论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1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