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26 12:20

  本文关键词: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女性主义与男权中心意识对比,借助具体作品展开人物分析,探秘理想新女性形象的相似与差异,在国别背景下透析各自的成因及作者本人的思想路程,进而明晰两者新女性的抒写特色,再而对当今女性命运有所启示,具体分四个部分,比较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描摹的“新女性形象”。第一部分引入两国女性主义思潮,分析各自国家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对作家本人的影响,作家也会在其作品中若有若无地展现出当时的时代女性特色,作家本人的期望与批判留存的糟粕部分。第二部分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新女性形象比较,分析定义新女性形象,区分其异同及关联,奠定具体人物分析的基础。以《寒夜》的树生与《不谙世故》的C凸显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以鸣凤和夏子的自我牺牲成全女子的悲叹命运。第三部分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两国男权社会背景,借助此类女性形象对比说明新女性的品质,展开具体作品分析。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瑞珏、梅等女性探讨男性权力下的牺牲品;武者小路实笃君的《妹妹》中的静子,同样沦落为男权社会的玩物,身不由己。第四部分两者新女性抒写特色比较,借助两者女性观及女性主义意识,分析《爱情三部曲》、《第四病室》的新女性李佩珠、杨天华;分析《诚实人》的阿鹤和《友情》的杉子,导出两者异同,探讨新女性的价值和意义。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研究众多,大多是各自研究,将两者新女性形象比较存在空白,本文试图以此为突破点深入分析两者内在关联,挖掘其深层文学底蕴。借助文本细读、平行研究和女性主义理论等方法,对两者作品深入分析,比较两者新女性形象,打破研究单一性,探讨二者内在联系,进而更深刻更全面阐释其文学性。
【关键词】:新女性 理性 独立 女性主义 男性中心意识 自我牺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4-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1 两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引入12-14
  • 1.1 中国的女性文学主义思潮12-13
  • 1.2 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潮13-14
  • 2 女性思潮影响下新女性形象比较14-24
  • 2.1 理想新女性形象14-16
  • 2.2 女性主义视角比较16-24
  • 2.2.1 树生与C的女性性别意识16-20
  • 2.2.2 鸣凤与夏子的自我牺牲意识20-24
  • 3 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比较24-30
  • 3.1 社会传统思想蕴涵的男权中心意识24
  • 3.2 两国传统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比较24-30
  • 3.2.1 妥协退让的瑞珏与梅24-27
  • 3.2.2 委屈求全的静子27-30
  • 4 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抒写特色比较30-41
  • 4.1 巴金与武者小路女性抒写成因30-32
  • 4.1.1 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与五四运动对巴金的影响30-31
  • 4.1.2 人道主义、理想主义与个人主义对武者小路的影响31-32
  • 4.2 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女性观异同比较32-41
  • 4.2.1 相似性32-35
  • 4.2.2 差异性35-41
  • 结束语41-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悦;;走出传统桎梏的现代女性——论林真理子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J];理论观察;2010年05期

2 李沫;;浅析韩剧中新女性形象的成功构建——以《我叫金三顺》中的三顺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赵倩;;从《莎菲女士的日记》看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新女性[J];沧桑;2009年03期

4 张红萍;;“五四”新女性[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0期

5 董晓璇;;邋遢公主变身记——儿童绘本中的新女性形象[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9期

6 徐震;;不完全的新女性——浅析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评介;2011年17期

7 马方方;;20世纪初新知识界的“国民”话语与新女性建构[J];史学月刊;2012年12期

8 吴艳萍;“五四”前后的新女性形象[J];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程心;;从“真女性”到“新女性”:《树之果》主题新解[J];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03期

10 周晓明;追求女性人格的完美——略论尤尼娜小说中当代“事业型”新女性形象[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4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超;;新女性的“第二条路”——解读《死者》和《达洛卫夫人》中的女主人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正;用品牌填补新女性空缺[N];中国工商报;2004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张红萍;五四“新女性”:觉醒的第一代中国妇女[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孙武臣;我观荧屏新女性[N];法制日报;2002年

4 本报通讯员 雒雪梅 刘训亭 陈钟;农家院里的新女性[N];克孜勒苏报;2007年

5 徐佳;新女性形象的重新定义[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诗雨;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比较[D];辽宁大学;2016年

2 孙姣;《新女性》与现代女性形象的建构[D];河北大学;2012年

3 赵晶;新女性反叛的失败[D];吉林大学;2011年

4 车宝琴;“知识误我”与新女性的生存困境[D];暨南大学;2011年

5 熊伟;辛克莱·刘易斯笔下的新女性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绛;论弗兰克·诺里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湘潭大学;2008年

7 卿丽萍;初成“新女性”(1900-1915)[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淑仪;新女性的赞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维婷;埃德娜:一位新女性[D];河北大学;2007年

10 王芳;晚清小说中“新女性”的想象和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巴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品中“新女性形象”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86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