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1950年代对“农村题材”的批评——以《论农村题材》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孙犁1950年代对“农村题材”的批评——以《论农村题材》为中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54年孙犁发表《论农村题材》,对当时居于主流位置的农村题材写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种独立思考预示他的写作与"时代主潮"渐行渐远。1950年代孙犁发病的"病因",亦与此有关。孙犁也写农村题材作品,但不在主流之内,带有很强的"反概念"特征。孙犁对"典范"的推崇表明了他的文学"口味"。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孙犁 农村题材 《论农村题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950—1970年代社会主义新人理论谱系研究”(11YJC751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1951年孙犁出版了《风云初记》;1955年发表了《铁木前传》。他从此淡出,直到1977年才“归来”。1对于漫长的搁笔,孙犁说自己“神经衰弱到了极点”,“一九五六年秋天,我的病显得很重”,“家里人和同事们,都为我的身体担心,也都觉得我活不长了”2。由此,“生病”和以此避祸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桂婷;;惊弓之鸟的春天——论孙犁的抑郁症与一九六二年的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5期
2 陈思和;;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郭宝亮;孙犁的思想矛盾及其艺术解决——重读《铁木前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光东;十七年小说中的民间形态及美学意义——以赵树理、周立波、柳青为例[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5 萨支山;试论五十至七十年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J];文学评论;2001年03期
6 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孙犁1950年代对“农村题材”的批评——以《论农村题材》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05期
2 张博文;;女性与革命——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书写[J];名作欣赏;2016年14期
3 周燕芬;;20世纪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创业史》研究[J];小说评论;2016年02期
4 张占杰;;作为文学散兵的孙犁[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韩鲁华;;柳青与赵树理合作化叙事比较——以《狠透铁》与《锻炼锻炼》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6 张凤燕;;延宕书写中的意识自觉——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斗争会场面描写[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7 何明清;;论孙犁五十年代的创作困境[J];文学教育(上);2015年12期
8 郑术静;;论非虚构性文本对小说的介入——以《暴风骤雨》为例[J];文教资料;2015年20期
9 范玉刚;;人民美学的尊崇与崇高风格的凸显——“十七年”文艺创作的审美思想史研究之一[J];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02期
10 任军;;孙犁诗化小说的时代精神及其叙事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桂婷;;当也论孙犁的病[J];文艺争鸣;2009年06期
2 杨奎松;;关于战后中共和平土改的尝试与可能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黄勇;;“历史”的介入与还原——论尤凤伟的土改小说写作[J];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4 高固华;对极致美的热烈追求——孙犁《黄鹂》解读[J];名作欣赏;2005年16期
5 钱虹;“黄鹂”的美丽是一种极致——读孙犁的散文《黄鹂——病期琐事》[J];名作欣赏;2004年02期
6 陈思和;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J];文学评论;1999年06期
7 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4期
8 严家炎;;梁生宝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创造问题[J];文学评论;1964年04期
9 张钟;;梁生宝形象的性格内容与艺术表现——与严家炎同志商榷[J];文学评论;1964年03期
10 严家炎;;关于梁生宝形象[J];文学评论;196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揭牌[J];中国电影市场;2008年08期
2 ;10部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评出[J];农村财务会计;2008年08期
3 王淳;;“农村题材电影三十年及未来展望”主题论坛纪要[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4 禾刀;;农村题材电影的艺术尴尬[J];声屏世界;2008年09期
5 饶曙光;陈清洋;;农村题材电影的公路类型与主体形象[J];艺术评论;2008年11期
6 王玉清;;农村题材新闻的创新[J];记者摇篮;2009年10期
7 程橙;崔醒群;;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题材电影的困境与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刘星雄;;农村题材作品[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9 张新英;;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及其文化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更尕;扎西;;青海新农村题材影视剧类型化及产业化发展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东钢;;重谈农村题材电影作品创作[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吴秉杰;;新农村对作家与文学倾情呼唤[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3 顾之京;;辛弃疾农村词篇什探究[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4 叶辛;;中国城市一百年[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5 刘国震;;浩然的一首长诗[A];苍生文学(2009年第1期 总第75期)——“纪念浩然逝世一周年暨浩然夫妇骨灰安葬仪式”特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菊;农村题材电影:如何进行到底?[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孟海鹰;“农村题材电影”:过去现在和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徐立京;让农村题材影视剧焕发新风采[N];经济日报;2008年
4 记者 郝静 连长燕 李民;农村题材剧目走俏九艺节的启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思梦;农村题材影片:呼唤精益求精 精打细算[N];中国电影报;2010年
6 记者 吴月玲;聚焦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赵乾海;呼唤农村题材电影[N];文艺报;2012年
8 薛晋文;当代农村题材电影缘何式微[N];人民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蒋培玲;请为农村题材电视剧添砖加瓦[N];农民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刘茜;农村题材电影可否量多质好[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维波;乡村生活世界的想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慧;1980年代中国农村题材话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治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现象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阳;论新时期农村题材的获奖影片[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鹏丽;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影视剧的传播与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孔静;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艺术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胡彦吏;近年中国“原生态”农村题材儿童电影风格探索[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潘月华;我国农村题材歌曲创作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英;陕西农村题材电视剧艺术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刘华;西部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缺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秦立;西影五十年农村题材电影简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孙犁1950年代对“农村题材”的批评——以《论农村题材》为中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8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