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分析
本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理论 反讽 文学语用学 《傲慢与偏见》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最初由英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经其学生舍尔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快速发展,它成为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热点,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文学语用学的形成与发展。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是极具影响力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最大的特色是作者对反讽的灵活运用。笔者认为,反讽是一种言语行为,因而它同样具有言外之力。先前的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奥斯汀小说意识形态上的批判研究,很少人关注其语言本身。因而本文将基于言语行为理论,选取《傲慢与偏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言语行为在该小说反讽分析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小说中的字面言语和人物对话进行分类统计。分别从宏观反讽言语行为和微观反讽言语行为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其中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主要包括字面反讽和结构反讽;而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是本文分析的主要部分,主要包括四类反讽:断言式反讽、指令式反讽、表达式反讽和承诺式反讽。通过将反讽言语行为分析比较得出,不同类型的反讽其应用率也不尽相同,断言式反讽在该小说中有着最高的应用率。本文将大量的数据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全面分析小说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以方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简·奥斯汀独特的反讽艺术。此外,还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真实意图,并试图为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反讽 文学语用学 《傲慢与偏见》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Jane Austen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2
-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2-13
- 1.4 Research Methods13
- 1.5 Layout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2
- 2.1 Development of Irony’s Study15-16
- 2.2 Related Research Abroad16-20
- 2.3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20
- 2.4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Pragmatics20-22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2-31
- 3.1 Austin and SAT22-24
- 3.1.1 Constatives and Performatives22-23
- 3.1.2 Locutionary Act23
- 3.1.3 Illocutionary Act23
- 3.1.4 Perlocutionary Act23-24
- 3.2 Searle and SAT24-25
- 3.3 Related Theories and Irony25-31
- 3.3.1 Relevance Theory and Irony26-27
- 3.3.2 Sincerity Principle and Irony27
- 3.3.3 Indirect Speech Act and Irony27-28
- 3.3.4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Irony28-29
- 3.3.5 Perlocutionary Effect and Irony29-31
- Chapter 4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with Irony31-52
- 4.1 Macro Ironic Speech Act31-40
- 4.1.1 Literal Irony31-37
- 4.1.2 Structural Irony37-40
- 4.2 Micro Ironic Speech Acts40-52
- 4.2.1 Assertive Irony41-43
- 4.2.2 Directive Irony43-46
- 4.2.3 Commissive Irony46-48
- 4.2.4 Expressive Irony48-52
- Chapter 5 Conclusion52-55
- 5.1 Major Findings52-53
- 5.2 Suggestions and Limitations53-55
- Bibliography55-57
- Acknowledgements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庆胜;闵小梅;;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新发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王红梅;;国内言语行为理论应用研究10年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3 孙淑芳;王钢;;21世纪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J];中国俄语教学;2012年04期
4 孙淑芳;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刘影;言语行为理论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孙桂英;言语行为理论的关联理论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5年04期
7 胡建军,刘效群;语篇分析与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侯瑞锋;;追溯言语行为理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肖晓玲;;言语行为理论与关联理论之框架及其微观衔接[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萍;;言语行为理论对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策略的指导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洁;;言语行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慧;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12年
2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慧;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下的文学虚构[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才秀;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暗讽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张琳;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夸张的级差含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4 侯珊;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反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5 李明;言语行为理论在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广西大学;2008年
6 姚虹;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周骞;《飘》中言语反讽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王琳;言语行为理论下俄语对话言语反应词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冬玉;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感谢行为[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5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4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