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屠格涅夫小说的审美形象及其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9:25

  本文关键词:屠格涅夫小说的审美形象及其塑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屠格涅夫 小说 审美形象 文学情感 塑造


【摘要】: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被誉为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三巨头之一,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名。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美感的审美形象。面对我国屠格涅夫小说的研究现状,学术界应该对屠格涅夫小说中的审美形象进行系统性研究,因此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并分析文献,从而深入研究屠格涅夫小说审美形象及其塑造成因。在审美形象方面,本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以人物审美形象为主,分别探讨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中女性审美形象及塑造,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审美形象及塑造。另一方面以景物审美形象为主,探讨作家在小说中塑造出的具有俄国风情的自然风景画,并进一步研究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另外,在塑造审美形象的同时,文学情感以诗意化的抒情方式以及哲理化的抒情效果呈现在小说中,浓郁的文学情感进一步塑造了人物审美形象与景物审美形象。本论文认为屠格涅夫塑造审美形象的成因主要表现为民族风格与人道主义情怀相结合、理想与自然观相结合。屠格涅夫继承了俄国文学传统中“悲怆与救赎”的民族风格,并在创作中融入了人道主义情怀;同时他把生活上升到理想进而为读者呈现出具有俄国风情的景物审美形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研究屠格涅夫小说中的审美形象能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反思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屠格涅夫 小说 审美形象 文学情感 塑造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1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6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情况9-15
  • 1.2.1 国外研究情况9-11
  • 1.2.2 国内研究情况11-15
  • 1.3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特色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2 人物审美形象及塑造16-31
  • 2.1 女性审美形象及塑造16-24
  • 2.1.1 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塑造16-22
  • 2.1.2 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塑造22-24
  • 2.2 男性审美形象及塑造24-31
  • 2.2.1 长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及塑造24-29
  • 2.2.2 人物形象的心理塑造29-31
  • 3 景物审美形象及塑造31-40
  • 3.1 自然风景的真实描写31-36
  • 3.1.1 自然世界中的俄国风景画31-33
  • 3.1.2 景物审美形象类型33-36
  • 3.2 审美形象的塑造36-40
  • 3.2.1 景物形象与人物命运的结合36-38
  • 3.2.2 景物形象塑造技巧38-40
  • 4 文学情感的表达及对审美形象的塑造40-49
  • 4.1 情感的表现方式与表达效果40-44
  • 4.1.1 诗意化的抒情方式40-43
  • 4.1.2 哲理化的抒情效果43-44
  • 4.2 文学情感与审美形象塑造44-49
  • 4.2.1 情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45-46
  • 4.2.2 情感对景物形象的塑造46-49
  • 5 屠格涅夫小说审美形象塑造的成因49-59
  • 5.1 民族风格与人道主义情怀相结合49-54
  • 5.1.1 对俄国文学民族风格的继承49-51
  • 5.1.2 人道主义情怀的融入51-54
  • 5.2 理想与自然观相结合54-59
  • 5.2.1 “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的运用54-57
  • 5.2.2 对“自然观”的坚持57-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4-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兰英;苏楷晨;;《狗祭》中的审美形象浅析[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2 林琼凤;;浅谈当代审美文化的变异[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3期

3 赵德利;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谭华孚;传播学视域中的艺术形态[J];福建艺术;2005年01期

5 刘虹弦;;浅谈凤文化及其审美形象延伸[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白军胜;论杨森君诗歌哲学背景下的审美形象[J];朔方;1998年07期

7 蔡正非;论美育活动中审美形象的生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王欣;在守旧与创新之间的艰难前行——祁智近作论[J];台州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恺力;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安荣;屠格涅夫小说的审美形象及其塑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93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93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