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合一”与“儒道互补”
本文关键词:“钗黛合一”与“儒道互补”
【摘要】: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两个最为优秀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儒家文化的审美典范,一个是道家精神的完美化身。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行为处事、人生追求来看,两个人均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极致。"钗黛合一"作为作者以及贾宝玉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只有在理想中才可能达到的状态。而在现实情境中,贾宝玉在钗黛两人间的徘徊取舍,对待钗黛两人的不同态度,恰恰体现了儒道两种不同文化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交融渗透。
【作者单位】: 《现代语文》杂志社;
【关键词】: 幻笔 钗黛 儒道 贾宝玉
【分类号】:I207.411
【正文快照】: 引言曹雪芹先生对普天之下的女儿们都秉承着一种怜惜与尊重之情,更以其生花妙笔塑造出了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寄寓着复杂文化内涵的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孩儿,钟灵毓秀,或天真活波,或爽朗阔大,或娇憨痴顽,或温柔内敛,个个生动异常。关于薛林两位,历来争议颇多。读者中的“拥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学;情爱与圣爱之别──贾宝玉、阿辽沙比较简论 [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1期
2 聂付生;论西门庆和贾宝玉情欲世界的内在联系和分野[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张剑锋;凝重的孤寂感——论贾宝玉[J];红楼梦学刊;2002年02期
4 张乃良;贾宝玉的死亡态度及死亡体验[J];南都学坛;2003年04期
5 龙志坚;论贾宝玉之精神世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梅丹;与贾宝玉网上对话[J];写作;2005年06期
7 唐蔚;;贾宝玉与多余人比较谈[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8 长风;;舒宪波《朴朔迷离的贾宝玉》在大观园召开座谈会[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9 李祝喜;;论多维身体言说中的贾宝玉[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晏义玲;;真与雅:贾宝玉之女子审美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景华;;贾宝玉性格再分析[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涂继文;;试谈贾宝玉的养生之道[A];抚州市老年体育科研论文选集[C];2003年
3 曾祥麟;;略论贾宝玉的“真”趣[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朱伟杰;;谁叫你去染指忠顺亲王的男妓呢?——贾宝玉“大承笞挞”根本原因的正确解读[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莫斌荣;;论《红楼梦》中贾政对贾宝玉教育的不合理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钟振;从贾宝玉的结局看当今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N];辽源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璐明;4小时说不尽一个贾宝玉?[N];文汇报;2012年
3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钱梦妮;失“玉”的现代人[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4 ;我不喜欢贾宝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央视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李光斗;一个贾宝玉断送整个荣国府?[N];华夏时报;2010年
6 温云英;胤y=应为贾宝玉原型[N];吉林日报;2001年
7 ;贾宝玉在今日美国会不会是gay[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中国文学的古今贯通[N];解放日报;2004年
9 曹金钟;论宝黛性格的悖论[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顾小萍;新《红楼梦》:贾宝玉皈依佛门[N];南京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国学;《红楼梦》的宗教书写分析与探源[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江权;多元化语境中的贾宝玉形象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潇潇;贾宝玉“情不情”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林林;《红楼梦》中兄妹(姐弟)关系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梁振鹏;论贾宝玉的“抱情而遁”[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孔繁洁;两难结构与贾宝玉的悲剧命运[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唐芸;浅谈贾宝玉出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实和;论贾宝玉形象的哲学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月;浅析贾宝玉的女儿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远洋;贾宝玉形象的女性化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10 罗璞;贾宝玉与明清之际士大夫伦理道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98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9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