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科学传播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2:17

  本文关键词: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科学传播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普信息化 科学传播 传播模型


【摘要】: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模型是在科普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对科学传播要素的分析和总结,综合信息技术和传播现状的变化,来构建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科学传播新模型,探析科学传播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规律。因此,在当下的科普信息化背景下构建传播模型是对科学传播体系的丰富与发展。首先,本文在细致探讨了科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梳理了从科普到科学传播的范畴演变、信息与信息化的各自定义。以此来论证科普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建构科普信息化的三个维度:目标与手段、内容与途径、功能与影响。其次,回顾了以往科学传播理论的三个传播模型,归纳了其内在的理念演变;同时基于拉斯韦尔5W模型分析了科普信息化时代的几个传播要素: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考察了政府主导对于科学传播的作用,以上述要素为核心建立了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新模型。最后,以湖南科技馆作为新科学传播模型的一种实践,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困境,并尝试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阐述了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科学传播模型为科普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为科普工作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科普信息化 科学传播 传播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G3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0-17
  • 三、研究方法17-20
  • 第一章 科普信息化的内涵20-35
  • 第一节 科普的内涵20-23
  • 一、不同科普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和特征20-22
  • 二、现代“科普”内涵的界定22-23
  • 第二节“信息”及其定义23-28
  • 一、信息的哲学层面解释23-24
  • 二、信息的传播学视角释义24-25
  • 三、信息的知识管理立场诠释25-26
  • 四、“信息化”及其内涵26-28
  • 第三节“科普信息化”的必然性与维度28-35
  • 一、科普信息化的必然性28
  • 二、知识管理体系与科普信息化的异同28-30
  • 三、教育信息化与科普信息化的异同30-32
  • 四、科普信息化的维度32-35
  • 第二章 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新模型——生态模型35-58
  • 第一节 传统科学传播模型及其分析35-42
  • 一、中心广播模型35-36
  • 二、欠缺模型36-37
  • 三、对话模型37-38
  • 四、传统科学传播模型的内涵衍变38-42
  • 第二节 生态模型的理念设计42-45
  • 一、传播主体和受体43
  • 二、传播内容43-44
  • 三、传播媒介44-45
  • 第三节 生态模型的政府主导设计45-55
  • 一、政府主导在当代科普的重要性、可行性45-47
  • 二、政府主导的表现47-54
  • 三、政府主导的效果及其影响54-55
  • 第四节 科学传播新模型的模式设计55-58
  • 一、构建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模型55-56
  • 二、对于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模型的诠释56-58
  • 第三章 科普信息化新传播模型的案例研究——湖南科技馆58-70
  • 第一节 湖南科技馆的创建理念及传播要素分析58-65
  • 一、湖南科技馆的创建理念58-59
  • 二、传播主体分析59-62
  • 三、传播渠道分析62-64
  • 四、传播外界因素分析64-65
  • 第二节 基于新模型的要素分析科技馆的优劣势65-68
  • 一、湖南科技馆的传播优势65-67
  • 二、湖南科技馆的传播劣势67-68
  • 第三节 基于模型分析突破湖南科技馆困境的措施68-70
  • 一、经费与政策问题:政府财政扶持与允许市场化经营68-69
  • 二、个性化科普需求:让科学共同体归位,疏通网络传播渠道69-70
  • 第四章 科普信息化背景下新传播模型的评价70-75
  • 第一节 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生态模型的优势70-73
  • 一、新模型的双向交流满足受众互动化需求70-71
  • 二、新时期科普内容的海量化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71-72
  • 三、传播效果极大提升72-73
  • 第二节 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生态模型的劣势73-75
  • 一、科学内容的权威性73
  • 二、科学传播把关人的弱化73-75
  • 结语75-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袁睿翕;管晓宏;贾庆山;;博客网络中具有突发性的话题传播模型[J];软件学报;2009年05期

2 邓清华;金聪;刘俊;;邮件病毒传播模型及其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12期

3 左黎明;刘二根;汤鹏志;;U盘病毒随机传播模型[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03期

4 申志伟;张彬;陈文基;;基于有害信息传播模型的互联网治理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红伟;杨小帆;;带有用户意识的计算机多病毒传播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2年01期

6 靳令征;;在云概念中三种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1期

7 杨春霞;胡丹婷;胡森;;微博病毒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2年15期

8 郭强;;基于个体局部交互作用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11期

9 陈秋霞;陈宏伟;;云计算环境下的病毒传播模型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H.Mermoz;王安南;;基阵处理辅助传播模型设计[J];水声译丛;197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苒;潘郁;;基于复杂网络的大学生群体危机事件初期传播模型及应急对策[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良德;;密集市区传播模型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涛;杨锐;任捷;柏文洁;汪秉宏;;具有相同感染能力的病毒传播模型行为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辜姣;王茹;蔡勖;;一维环上具有遗忘-记忆机制的二态传播模型[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价;毛玉明;;无线自组织网传播模型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古智超;;基于传播模型的GSM街道底层站规划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赵明峰;;LTE传播模型浅析[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孙仁诚;邵峰晶;李淑静;;多信息传播模型研究及仿真[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9 周士弘;刘福臣;;基于NMPQ声传播模型的二元垂直阵匹配场定位[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尧文彬;赵旭凇;白承灏;;TD-LTE传播特性对比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张峥;暴力“中断者”[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甘臣权;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建模、分析及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胡庆成;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于秀辉;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微内容”网络扩散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赵远萍;即时通信系统拓扑建模及消息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于凯;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焦玉;人类动力学建模及其对网络传播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7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金慧;肺结核传播模型的定性分析及数据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韩兰胜;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及其求源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大客流传播机理及组织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灵燕;具有时滞的HIV-1病毒传播模型的Hopf分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凌之;基于极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甘紫文;学术网络主题影响力最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金许烨;基于传播模型的显著性检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焱鑫;移动自组网病毒传播模型及稳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黄文森;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流言传播模型和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高超;微博上周期性话题的传播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田飞;自适应网络上病毒传播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翟昌盛;几类寄生虫病传播模型渐近动力学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0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0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