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研究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新京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研究及启示
【摘要】: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凭借着即时迅速、高交互性等优势迅速风靡移动市场,成为手机的第一大入口。各大报纸纷纷涌入微信蓝海,开通公众号进行传播。但从现实的运营情况看,大多数的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只是打着“新媒体传播”的旗号,就形式而形式,在运营中出现了推送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与母媒体脱节等问题,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新京报在2012年实施全媒体转型战略,报纸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同时,其微信平台也吸附了大量忠实用户。本文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内容、渠道、用户方面的运营情况,总结出其特点和优势,然后对比都市报在微信平台普遍存在的不足,提炼出了新京报对都市报公众号运营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新京报 微信公众号 运营现状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研究综述12-14
- 1.4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开设背景及概况16-20
- 2.1 公众号开设背景:《新京报》转型全媒体16-19
- 2.2《新京报》微信公众号基本概况19-20
- 第3章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20-31
- 3.1 《新京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情况20-26
- 3.1.1 推送内容的时间20
- 3.1.2 推送内容的数量20-21
- 3.1.3 推送内容的主题21-22
- 3.1.4 内容的表现形式22-25
- 3.1.5 推送内容的来源25-26
- 3.2《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特点分析26-31
- 3.2.1 与报纸一体,议程涵盖全年热点26-28
- 3.2.2 内容“短小轻快新”,契合新媒体传播特点28-29
- 3.2.3 高品质原创内容,引发大量转发29-31
- 第4章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渠道分析31-40
- 4.1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途径31-36
- 4.1.1 微信矩阵内的传播31-33
- 4.1.2 以检索获得的独立账号外的传播33
- 4.1.3“线上+线下”联动,以活动获得的传播33-36
- 4.2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渠道的优势分析36-40
- 4.2.1 可交叉植入内容,聚合效应显著36-39
- 4.2.2 以活动推广品牌,助力影响力提升39-40
- 第5章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分析40-49
- 5.1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结构分析40-42
- 5.2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情况分析42-47
- 5.2.1 用户关注途径42-43
- 5.2.2 用户使用方式与频率43-45
- 5.2.3 用户参与方式与满意度45-47
- 5.3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特性分析47-49
- 5.3.1 用户年轻化47
- 5.3.2 用户参与度高47-48
- 5.3.3 对品牌依附性强48-49
- 第6章 《新京报》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启示49-60
- 6.1 当前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的不足49-53
- 6.1.1 信息推送形式单一49
- 6.1.2 内容同质化严重49-51
- 6.1.3 新闻推送存在时滞51
- 6.1.4 互动性弱,,用户参与感不强51-52
- 6.1.5 与母媒体脱节,形成两张皮52
- 6.1.6 盈利模式单一,用户变现困难52-53
- 6.2 《新京报》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启示53-60
- 6.2.1 内容运营方面的启示53-54
- 6.2.1.1 依托母媒体,以优质内容吸附用户53
- 6.2.1.2 重视新媒体部门,推动信息多媒体化生产53-54
- 6.2.2 渠道运营方面的启示54-56
- 6.2.2.1 优化链接,实现用户引流54-55
- 6.2.2.2 打通全媒体渠道,促成品牌效应共振55-56
- 6.2.3 用户运营方面的启示56-60
- 6.2.3.1 吸附用户:构建参与感,强化互动体验56-57
- 6.2.3.2 维系用户:深耕内容,不断优化推送57-58
- 6.2.3.3 提升用户:挖掘有效用户,实现平台盈利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63-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向东;《新京报》试水京城报业市场[J];青年记者;2003年12期
2 喻乐 ,朱学东;心有多大 舞台便有多大——《新京报》一周年[J];传媒;2004年11期
3 李斌;《新京报》,看到的不仅仅是变化[J];传媒;2004年11期
4 廖仲毛;广告也要把好导向关[J];青年记者;2005年08期
5 邹浩;《新京报》图书排行榜:(4月29日-5月12日)[J];出版参考;2005年15期
6 邱爽;;都市报“黄金周”报道中的消费主义现象——以《新京报》为例[J];青年记者;2010年24期
7 杨芳秀;;《新京报》的“网事”——王跃春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1年09期
8 ;《新京报》 跨地域联合办报的试验田[J];传媒;2003年12期
9 ;南北两大报团携力打造《新京报》亮相京城[J];新闻实践;2003年11期
10 ;新京报强势打入京城[J];招商周刊;2003年4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凌宇;;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媒介话语权的分配格局与使用情况——以《新京报》为例[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孔令泉;新京报维权遭遇诉讼壁垒的背后[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任晓宁;新京报社与浙江在线侵权纠纷争执未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晓妍;《新京报》:请看“动新闻”[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4 记者 孙献韬;新京报社成立[N];光明日报;2003年
5 牛春颖 张晓家 于 都 王锡松 罗 昱 马 铖;《新京报》创刊带来六大疑问[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张媛;擅用《新京报》内容软件商判赔10万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记者 孙江南;《新京报》出手不凡[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8 记者 戴自更;《新京报》昨日诞生[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姚眉;《新京报》何以京城立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记者 杰子;浪潮服务器提升报业竞争力[N];中国电子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颖;《新京报》雾霾议题建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云方;《人民日报》和《新京报》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卢姗;《新京报》(2010-2014)“两会”报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么放;报纸“失独”报道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张钗;《新京报》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16年
6 丁莉;《新京报》拆迁报道中地方政府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晨阳;《新京报》深度报道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刘杰;“网评”冲击下的报纸评论空间[D];河北大学;2009年
9 周远帆;社论版制度的可贵探索[D];河北大学;2006年
10 杨春杰;《新京报·地球周刊》图片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4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0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