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全球语言秩序中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24 10:20

【摘要】 在当今的国际语言版图中,英语被誉为“全球语言”,法语则呈现出国际语言地位日渐弱化、语言市场持续紧缩和屡遭摈弃的相反发展态势。面对两种语言国际传播近乎相反的发展进程,国内学界尚无任何深刻的比较性研究,更鲜有文献系统性阐释了语言传播的本质和根本原因。从现实来分析,一种语言(包括英语和法语)之所以能够实现传播在于语言接纳者选择了学习和使用该语言。为此,本研究尝试性建构了一个由语言选择的行为主体、语境、对象、动因机制和结果等因素构成的语言选择模型,认为英语和法语能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各自的传播,归根结底取决于行为主体在特定语境中对两种语言整体上持有怎样的语言态度。本研究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以语言选择模型为分析框架,阐述了英法殖民地民众(群体层面)、前法语殖民地卢旺达(国家层面)和欧盟(超国家层面)的语言选择所呈现的英语和法语的相反发展态势。在全景式比较英语和法语当前国际传播态势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现实决定了行为主体的语言需要和英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价值;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英语“有用论”、“中立论”和“工具论”的语言态度,法语却与以上属性日行渐远;美英国家以国家战略为政策定位、以实用主义为传播理念、以非政府机构为实际传播主体的语言传播政策极大加速了英语国际传播的发展速度,而法国以语言强国为战略定位、以理想浪漫主义为传播理念、以语言多样性为政策转向和以繁杂的官方机构为推广机构为主要特点的语言传播政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法语国际地位迅速衰弱的态势,但另一方面因其内在矛盾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三者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上至超国家组织下至个人等不同层次的行为主体如何抉择英语和法语,也就呈现了二者语言国际传播当前相反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英语和法语语言传播的进步或倒退本质上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不平等秩序在语言上的深刻体现,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全球语言秩序。研究选题、分析视角、理论建构和内容观点等方面的创新不但弥补了学界语言传播的研究空白,而且也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语言传播; 语言选择; 语言态度; 语言价值; 全球语言秩序; 
 

第1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的国际语言版图中,英语和法语无疑是语言国际传播的典型,无论是从覆盖区域、使用人数、国际地位还是语言接纳者的语言态度等层面考察,英语和法语均己成为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曾是历史上强大的殖民语言,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和法语国家(主要是法国)过去和现在均致力于全面推进各自的语言国际传播进程,强化英语或法语的国际语言地位,扩张自己的语言版图。为此,它们想方设法通过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对其自身有利的语言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激烈的语言竞争浪潮,2008年卢旺达的语言变革即是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中激烈竞争的一个形象注脚。作为非洲中东部一个以农业为主1的发展中国家,卢旺达当前的语言版图就像一块“语言的拼布床单”(Nogic2009),其语言主要包括本土语言卢旺达语、殖民者语言法语和国际语言英语三种。卢旺达语2(Kinyarwanda,亦称为Rwanda)是卢旺达唯一的本土语言,是使用者占总人口 99.4。/。的第一语言(Rosendal2010)。法语和本土国语不同,是由比利时殖民政府(1890-1962)引入卢旺达的殖民语言,是殖民时期的官方语言和唯一的教学语言。卢旺达独立后,新政府保留了法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卢旺达亦成为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rganisation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的成员国。虽然卢旺达语是宪法规定具有国家统一功能的国语(Steflja 2012),但在2008年前卢旺达语仅为该国小学阶段的教学语言,政府在高等教育和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一直采用法语作为教学语言和行政管理语言(Samuelson & Freedman 2010)。然而,自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3后,法语的语言地位己幵始逐步弱化。卢旺达新政府明显青睐英语,英语随即成为卢旺达语和法语之外的第三种官方语言,形成了以“卢旺达语一法语一英语”为序列的三语制语言版图。然而,2008年卢政府骤然实行的语言变革彻底改变了法语在卢旺达的地位。该语言变革摒弃法语作为三种教学语言之一的地位,英语取代法语成为卢旺达最主要的官方语言,同时还是所有教育阶段的唯一教学语言(NPR2008)。如今,卢旺达的政府官网只提供英语(首选语言)和卢旺达语的网页版本4,首都基加利至2010年也仅剩下最后一所私立法语学校(Hasselriis 2010)。与法语在卢旺达日益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1996年成为官方语言以来,英语在该国的地位呈现出愈益提高的发展趋势。2008年语言改革后,卢旺达社会上至官员下至出租车司机都竭尽全力学习英语(McCrummen 2008)。据统计,2009年该国的英语使用者己达总人口的15%,且其使用人数在2009至2012年期间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Haydonetal. 2010: 67)。面对这一强大的英语需求市场,英国语言推广机构自然要大显身手。2010年12月,英国文化委员会宣布继续加大与卢旺达政府合作,为5万名小学和中学教师提供为期5周的高强度英语培训项目(Kanyesigye 2010)。同时,英国保守党兴办的乌姆巴诺项目,(Project Uniubano) 2007年至2010年期间每年均派遣一批志愿者前往卢旺达培训英语教师、律师和商业人士,并同时向卢旺达捐赠大量英语字典(Watt2010)?英语在卢旺达取代法语作为唯一的教学语言,这是迄今为止法语国家按弃法语最为迅猛的一次语言改革(McGreal 2008)。英语在这场影响广泛的语言竞争中大获全胜,而法语只能望洋兴叹,不得不退出卢旺达这片法语曾称霸一时的语言领地。这让人不禁想要追问:为什么独霸卢旺达长达:100多年的法语会在这场轰轰烈烈尊崇英语的语言变革中论为上至政府下至民众都迫切想要接弃的语言呢?事实上,英语和法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公开较量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国家柬埔寨6就曾轰动上演。1995年5月,柬埔寨科技大学的学生举行长达32011).这一数额的巨大差异也意味着法国国力的下滑和法语的衰落似己无力挽回了。综上可知,无论是卢旺达和柬埔褰的典型语言事件还是英语和法语国际地位的今昔对比,均显示出当前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的不同发展趋势。无论英语是被称为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Jenkins 2006)、国际语言(international language ) (Pennycook 1994)、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 )(Bmtt-Griffler 2002 )世界英语变体(World Englishes ) (Kachru 1995),还是世界语言(world language) (Mair 2003)或全球语言(global language) (Crystal 1997,2003),这些名词无疑都明确肯定了英语的霸主地位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显然,英语的全球化己经成为各国制定语言政策所必须考虑的国际现实,但法语曰趋面临着尽管法国积极保护和推广法语但原先使用法语的国家和地区却不断弃法用英的趟旭境遇。 ?那么,当前英语和法语的国际传播进程究竟呈现出具体怎样不同的发展态势?其原因何在?它们又历经了怎样的传播历程而成为重要的国际语言? 二者的语言国际传播发展路径及其当前的发展态势对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关于上述多数问题,语言政策理论、语言传播理论、语言政治等方面学界有过一些相关研究。那么,这些理论所提出的观点是否符合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的现实呢?下文将对此一一展开文献述评。

 

1.2国内外研究述评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多使用“语言传播或语言推广”(language spread)术语来描写英语和法语在世界广泛传播的现象,也就是英语和法语如何成为国际语言并维持和提升其国际地位的过程。要想剖析英语和法语的语言国际传播进程,首先必须探讨语言到底是如何传播的。鉴于此,本章的文献述评部分共分为四节,前三节为国外相关文献述评,第四节为国内文献述评。第一节聚焦现有关于语言传播的理论研究,第二节主要分析英语和法语如何成为国际语言的现有研究。第三节则就英语和法语当前发展趋势、原因及其启示简要回顾和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以勾勒出其当前研究的概貌。从现有文献来看,无论是语言传播的理论研究还是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的实践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全球英语的兴起这一瞩目现象,因此,两方面的文献主要是围绕全球英语的产生及其背后动因所展幵的研究。


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框架

 

语言传播作为人类社会自古即有的一个重要语言现象,在全球化时代则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便于后文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于此首先必须明确语言传播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 

2.1相关概念

语言传播尤其是语言国际传播是本文的核心概念,明确其基本内涵非常关键。为此,本节从语言传播和语言国际传播这两个基本术语出发,讨论语言选择和语言国际传播所涉及的国家语言、国际语言与全球语言的基本含义。语言传播与语言国际传播尽管语言传播现象亘古有之,其研究文献亦不胜枚举,但语言传播只有到了 1982年库柏的专题文章才给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库柏将语言传播(languagespread)定义为“采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所实现特定交际功能的交际网络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扩张”的过程(Cooper 1982; 6)。国内学者李宇明(2007)则将之界定为民族(包括部族)的语言被B民族(包括部族)学习使用,从而使A民族(语言领属者)的语言传播到B民族(语言接纳者)。”对比以上定义,可以发现二者存在若干差异。首先,从定义的出发点来看,库柏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强调语言或语言变体交际功能的演变,李宇明则试图立足于地理语言学,强调语言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新的民族(包括部族)。其次,从语言传播的对象而言,库柏显然将语言或语言变体及其所实现的交际功能均视为传播对象,而非外在的语言形式。也就是说,即使某人己经掌握并在使用某语言或语言变体,只要这一语言或语言变体当前所实现的交际功能己经超出了原有的功能域,这一语言或语言变体也就实现了一定的语言传播。对于后者而言,语言传播更多将语言视为一个相对混纯的整体,只有原未曾学习和使用某语言的人掌握和使用了该语言则归属于语言传播的范畴。再者,从语言传播的落脚点来看,前者认为语言传播最终实现为交际功能网络的扩张过程,后者则落脚于越来越多语言接纳者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二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界定了语言传播,相辅相成,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更加全面地理解语言传播的基本内涵。

 

2.2理论框架

正如前文所述,语言的传播最终必须实现为语言接纳者选择学习和使用某一语言,否则即未能顺利传播该语言。也就是说,语言传播最终是通过潜在人群做出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选择来实现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某语言即意味着成功地推进了该语言的国际传播进程。正如斯伯斯基/Spolsky2009: 1) —针见血指出的,“语言政策完全是关于选择”(language policy is all about choices),语言传播及其政策无疑亦是如此。更何况,外语的学习与母语习得不同,特别是对成年人而言,外语习得通常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动的学习过程,需要学习者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重大代价。这一代价和收益的有利权衡才能促使更多的人选择学习该语言从而实现该语言的传播。人们是否有学习和使用某种语°言的意愿,是否能够产生学习该语言的足够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语言是否可能在该人群中得以传播。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学习和使用此语言?为什么不选择学习其他语言或者干脆不学习母语之外的任何语言呢?他们又是如何做出语言选择的决策呢?毫无疑问,语言选择是一种决策,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首先,社会科学界提出的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等都试图对人类决策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些理论的聚焦点只在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理性程度、决策的不确定性和对现实的把握程度大小,因此,上述理论既没有具体运用到解释人的语言选择这一决策行为,其自身也无法深刻阐释人依靠什么力量(机制)做出语言选择,缺乏决策过程动态的微观分析。其次,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现有的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二语者或多语者在具体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某种语言或语体,如语码转换和语体变异等。此类研究强调语言习得之后具体的语言使用层面,和本研究所涉及尚未习得某语言之前的语言选择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它因缺乏宏观和意识形态的分析也无法有效阐释语言传播的整体过程。


第3章殖民地民众群体的语言选择 ................................. 38
3.1英属殖民地民众的语言选择  .................................40
3.2法属殖民地民众的语言选择 ................................. 50
3.3传播成效对比与原因剖析 ................................. 6
3.4对后殖民时期语言国际传播的影响  .................................72
3.5小结  .................................80
第4章后殖民法语国家卢旺达的语言选择 ................................. 82
4.1语言选择:法语还是英语 ................................. 82
4.2动因机制剖析 ................................. 86
4.3本质:政治工具 ................................. 97
4.4语言变革后的他国语言行动 ................................. 103
4.5 小结 ................................. 105
第5章国际组织欧盟的语言选择 ................................. 108
5.1欧盟机构的语言选择 ................................. 110
5.2动因机制剖析 ................................. 117
5.3欧盟视野中的语言推广与竞争 ................................. 130
5.4欧盟语言机制的出路与英语和法语传播的未来 ................................. 138
5.5 小结 .................................142
 

第7章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所带来的启示

 

如前述,英语、法语和其他主要国际语言,乃至世界上7000多种语言,均按照各自被赋予的语言价值次序排列,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显等级特征的全球语言秩序。本质上,这一全球语言秩序是全球政治经济不平等秩序在语言上的深刻体现。正如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处于不断变迁中一样,任何一种语言的国际地位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努力做出相应改变的。在软实力竞争日益盛行的今天,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早己纳入各国国家政策头等大事的考虑范畴,全球层面上然掀起了一场极为激烈的语言传播竞赛1"。世界主要语言都想方设法实现自身最大化的国际传播。尤其是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这些有着广阔的传播基础、完备的传播网络、强大的传播支柱和丰富的传播经验的国际语言仍在不遗余力地甚至更加努力地向世界广泛传播。在这一国际语言现实下,汉语自然也不能例外。研究英语和法语的国际传播进程,尤其是当前二者所呈现的相反发展态势,对于汉语国际传播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英语和法语当前的国际语言地位不但从很大程度上建构了全球范围内的语言等级秩序,而且也是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所必须要面对的国际宏观语言现实。因此,在当前英语作为任何语言都无法企及的全球语言、法语作为极为重要的国际语言的国际语言背景下,探讨汉语国际传播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采取何种战略与措施以实现最健康、可持续的语言传播,既有现实的迫切性,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7.1汉语国际传播概况

从定义来看,汉语国际传播是指建立在世界各国对汉语需求的基础之上,汉语遵循语言传播规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语言传播现象(吴应辉2010)。事实上,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学者张西平(2008)认为,汉语和汉字在域外的传播始于商末周初。然而,就当代中国而言,汉语国际传播则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对外汉语教学。1950年,清华大学开设短期国外培训班,接受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被誉为“中国汉语文'化传播的第一步,从此中国文化由被动的传播,正式迈出了对外主动传播的第一步” "9。自那时起一直到20世纪末,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任务都是面向在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到2000年,我国在这半个世纪里一共只培养了约35万名留学生(崔希亮2010),而且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教育层次上来看,都显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由于20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并非而非在海外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进行的汉语国际教育“。,所以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国际传播。2002年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为国家汉办)的成立标志着我们真正积极的汉语国际传播的全面开始。事实上,早在1987年7月,我国己成立了一个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设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更好地应对世界汉语传播发展的新形势,2002年又重新成立了作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的国家汉办。之后,一系列致力于汉语国际传播的相关组织和项目也逐渐建立起来。2003年,国家汉办推出“汉语桥”工程;到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将2002年起在海外建立的非营利语言传播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拉开了全球孔子学院计划的序幕;2005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来自五大洲66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汉语国际推广的首次动员大会;2006年7月,汉办又组织了首届孔子学院大会,邀请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相关机构的代表参加年度会议;2007年,国家汉办成立孔子学院总部,并开通广播孔子学院;2008年开始试运行网络孔子学院,还同时在国内倡建多个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等等。这接二连三的一系列举措都清晰展现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己经进入一个薪新的历史时期。从2004年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我国汉语国际传播己取得了颇为可喜有世界上最多母语者人数(1,197,392,400人)丨52、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族语言而言,汉语显然还没有取得与中国目前的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语言地位。而且,当前的汉语国际传播政策自身也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因此,比较分析英语和法语的,国际传播进程及其当前二者所呈现的相反发展态势,能够为我国的汉语国际传播实践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7.2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本研究从语言选择的视角入手研究语言传播,认为语言的传播最终必须内化为主体选择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语言实践行为,因为语言的国际传播并非语言自身在传播而是人在传播语言。任何一种语言想要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就必须不断争取获得更多的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语言的国际传播也就是通过行为主体(上至超政府组织、国家下至社会个人)的语言选择而互动推进。然而,人的选择行为从来都不是无_由的,必然有其一定的动因机制。语言选择亦是如此。行为主体做出学习某一语言的选择都有其动因,即主体在评估该语言的价值属性、自身的语言需求以及该语言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大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语言态度,进而决定了行为主体做出怎样的语言选择。因此,语言传播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行为主体在特定的选择语境中对该语言持有怎样的语言态度和看法。只有切实把握并影响到语言选择背后的动因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该语言的最大化传播D因此,本研宄第二章所建构的语言选择模型不仅可用于剖析当前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呈现相反发展趋势的深层原因,也可结合两种国际语言传播历史进程的语言需求和价值、语言态度以及语言传播政策等层面探讨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8章结语

 

当殖民时期的大英帝国征服了近四分之一的地球时,英语遍洒亚非,从一种英伦三岛的岛国语言升级成为拥有广大地理平台的殖民者语言;当后殖民时期的美国霸权席卷整个世界之时,英语又随之荣登了 “全球语言”的宝座,迄今为止始终稳居全球语言等级秩序中无人能及的最顶端,实现了美国政治经济霸权福射下的英语霸权。相反,战后美英帝国的权力交接却掀开了另一国际语言一一法语一一日渐衰弱的历史篇章。战后美国的迅速_起并成功接替大英帝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霸主,这一历史事件可以说是法语这门有着数百年语言传播史、曾经的第一国际外交语言、作为法国历史荣耀的普世语言,逐渐走向衰弱的转折点。在当今的全球语言秩序中,英语迄今为止位居全球语言等级结构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大获全胜,法语只能望其项背,呈现出国际语言地位日渐弱化、语言市场持续紧缩和屡遭摈弃的相反发展态势。面对世界上这两种最重要国际语言的相反传播态势,本文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语言选择的《1角出发,认为一种语言之所以能够实现传播本质上是语言接纳者选择了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结果,也就是说,语言传播最终必须实现为语言接纳者学习和使用该语言的具体实践行为。人们是否有学习某种语言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语言是否可能在某一人群中得到传播。对于人们究竟为何要选择学习和使用某一语言,亦即人们究竟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依据何种动因机制做出怎样的语言选择以实现该语言的传播,本文尝试性的建构了一种语言选择模型,认为行为主体(上至超国家组织下至个人)选择学习和使用某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动因机制。行为主体必须在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以及母语国家所实施的语言传播政策所构成的选择语境中,对该语言的价值属性、自身的语言需求以及该语言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大小做出相应的评估判断,并在这一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该语言及其相关因素形成一定的语言态度,这一语言态度则进一步决定着行为主体会做出怎样的语言选择D因此,一种语言能否顺利实现它的传播,归根结底取决于行为主体在特定的选择语境中对该语言持有怎样的语言态度。只有切实把握并影响语言选择背后的动因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该语言的最大化传播。本文始终坚持以语言选择模型为分析框架,在阐述英法殖民地民众(群体层面)为后殖民主义时期的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建构了传播地理平台、语言等级结构和语言精英圈的重要基础之上,以个案的方式详细剖析了后殖民时期英语和法语在前法语殖民地卢旺达(国家层面)和欧盟(超国家层面)中你荣我衰的相反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还全景式归纳了当前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在语言使用人数消长模式、国际地位发展态势、语言传播发展动力和全球语言格局变迀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深入剖析了这一相反发展趋势的潜在动因机制和本质。最后,本研究还紧紧围绕语言选择模型,从语言需求与价值、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三个层面探讨了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所带来的若干重要启示。

 

8.1研究创新

回顾前文,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从选题、研究视角、理论建构和内容观点四方面予以归纳。第一,选题新颖。本研宄以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选题独特且覆盖面广。就目前作者所掌握的大量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关于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发展的专著性的比较研究。就国内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英语国际传播的专门研究,也没有针对法语国际传播的专门研究,更没有致力于二者历史与现实发展的比较研究。再进一步,国内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项研宄剖析过英法殖民帝国时代英语和法语的海外传播发展历程,也没有一项研究如此全面地探讨过后殖民主义时代英语和法语的国际传播发展进程,更没有对二者当前传播发展的态势及其动因做过如此深入分析的独立性和比较性研究。因此,本研宄较好地弥补了当前语言国际传播领域所存在的研究空白。第二,研究视角独特。研究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方法视角的创新。一方面,本研究采用语言选择的分析视角,从语言接纳者在特定语境所做出的具体语言选择入手研宄语言的国际传播。语言选择视角本身只是一种微观的研宄视角,但本研究又巧妙地融合了宏观语境的分析,使得本研究既具体微观又具有宏观解释力。另一方面,本研究坚持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将语言传播研究置于宏观的国际政治经济框架内。这一视角有利于本研究以高屋建领的视野分析英法语言的国际传播,深入剖析包括英语和法语在内的所有语言的国际传播,使得本研究超越了纯粹的语言学研究而上升至一种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第三,理论建构创新。本研究根据人们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依据何种动因机制做出怎样的语言选择以实现语言的传播这一问题,尝试性建构了一个用以阐释语言传播的理论框架,即语言选择模型。研究认为,一种语言能否顺利实现它的传播,归根结底取决于行为主体在特定的选择语境中对该语言整体上持有怎样的语言态度。而这一完整的语言态度需要行为主体首先在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以及语言政策(包括学习者所处特定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和该语言的母语国家所实施的语言传播政策)所构成的选择语境中,对该语言的价值属性自身的语言需求做出相应的综合评估。只有切实把握并影响语言选择背后的动因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该语言的最大化传播。这一从语言选择视角出发的、多维度且更为细致的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分析框架,使得本研究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有效阐释包括英语和法语在内的所有语言的(对内和对外)传播D可以说,这一理论框架不但极大深化了当前国内外学界的语言传播理论研究,而且还为今后语言传播实践的针对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使用的分析框架。第四,内容观点创新。基于上述论题、方法视角和理论框架,本研究在讨论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经验和启示中得出了 一系列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创新观点。其一,语言选择可以是一种政治工具。无论是殖民时期英法帝国利用限制还是加大英语和法语在殖民地的传播实现其殖民统治利益,还是法语国家卢旺达利用弃法语尊英语的政策实现其对内巩固精英群体的国家权力和对外实现外交目的,抑或是欧盟凭借在大力推行语言平等和语言多样性政策的同时又默认英语在欧洲的通用语地位来巧妙解决其复杂的语言机制问题并实现其政治经济的宏观战略,都清晰揭示了作为国家主体的语言选择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实现政治目的的战略性工具。其二,语言问题也是社会精英权力和利益较量的战场,语言的选择则是不同语言社团尤其是语言精英圈之间斗争与协商这一互动过程的产物。无论何种语言胜出,都意味着该语言社团尤其是语言精英圈权力和利益的胜出。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一种语言间的斗争,不如说是社会权力间的斗争,尤其是该语言所属的精英圈之间的斗争。其三,在当前的国际语言版图中,英语和法语的国际传播进程分别呈现出“离心扩张”和“向心集中”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当前的英语国际传播充分利用其多主体同时传播的特点,使其传播进程日益呈现出一种“自我强化”的发展态势;相反,现阶段的法语国际传播却呈现出一种以“法语衰落论”为主流话语、以法国为主要传播主体、且法语不断遭到原有使用者摈弃的困境。其四、研究认为,在当前的全球语言传播实践中,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现实决定了行为主体的语言需要和英语和法语的语言价值,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行为主体的语言选择奠定了语言态度形成的意识基础,美英国家和法国的语言传播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各自语言国际传播的发展速度。三者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上至超国家组织下至个人等不同层次的行为主体如何抉择英语和法语的语言选择,也因此使得当前英语和法语的国际传播进程呈现出相反的发展态势。其五、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还创造性地提出,包括英语和法语在内的所有语言传播进程的进步或衰落都是全球语言等级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一种宏观体现。这一全球语言等级结构本质上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不平等秩序在语言上的深刻体现,因而其更应该称之为具有丰富(政治内涵的全球语言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揭示出其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间具有的密切的内外联系。其六、本研究还立足于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进程的实践分析,在语言传播战略意识、语言态度和语言传播政策机制等三个方面系统总结提炼出了若干有益于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调汉语国际传播的国家战略定位和战略布局以外,研究还提出,我国应努力提升汉语价值并使其外显化、激发并强化潜在学习人群学习汉语的语言需求认识和利用海外汉语精英圈与国内外舆论引导和影响潜在学习群体形成积极肯定的汉语语言态度,以此为汉语及其国际传播营造一种有利的国际传播语境,实现汉语国际传播的又快又好发展。

 

8.2研究不足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以下几点尤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弥补和完盡口 0第一,关于法语国际传播的法语类研究资料还需要完善。由于本文作者并非出身法语专业,尚缺乏阅读法语类文献的研究能力,因而除了少量的法语报告以外,有关法国和法语国际传播的资料主要来自于英语相关文献。当然,由于本文所涵括的英语文献内容全面且深刻,因而可以说法语能力的不足并未严重妨碍作者对法语的国际传播做出深入分析。第二,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作为一名外国语言学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培养和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研究的科研经验,因而需要在今后的研究生涯中继续加大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D综上所述,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身处其中的国际环境,世界早己成为一个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的庞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同样的,国际通用语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亦是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必然需要。在如今日趋形成的一霸多强的全球语言秩序中,英语享有“全球语言”的霸主地位,而当前法语尽管呈现出日益衰落的传播态势,但也仍是一种具有明显优势地位的重要国际语言。在这样的全球语言秩序中,任何一种语言都被自动地纳入了这一以英语为塔尖的语言金字塔等级结构,汉语和汉语的国际传播亦是如此。基于当前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现状,我国应充分利用英语和法语国际传播的经验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所带来的启示,实现汉语又快又好的走出去旳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0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