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下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研究
【摘要】 集群行为是人类特有的群体性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处在社会高度发展期的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不同规模、程度的群体行为也在高度发展的网络中以复杂多变的形式呈现出来,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集群行为作为一个特殊背景下的社会运动,其舆论影响也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进行理论性分析研究、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网络集群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和深层动机为切入点,通过案例透析网络集群行为的态势,落脚于虚拟世界集群行为的舆情分析,深刻把握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发展方向,探寻突发事件下网络集群行为舆情引导的科学方法。文章首先介绍网络集群行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特征和现状,结合公共议题、参与主体、技术基础和媒介环境这四个集群行为的发生要素,总结出突发公共事件引发利益相关者潜在社会性焦虑下的恐惧心理,进而透过网民间相互感染逐步产生强烈认同暗示,产生模仿和从众行为,并随着网民“讨论”的深入网民态度进一步强化的过程,形成特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自发产生一致的,并在虚拟世界或现实社会中形成一定规模意见强化和聚合的聚集行为。并针对当前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从“信息流”控制、“影响流”的引导和“噪音流”的消除三个方向提出引导性意见。
1 绪论
从理论上看,国内目前对于网络集群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信息科学等领域,而公共突发事件下的集群行为由于背后潜藏着复杂的民意与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热点课题之一。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具备了风险社会的种种特征,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对政府组织以及媒体机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现实考验。本文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着眼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网络集群行为,置予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利用传播学的模式理念,多维度诠释虚拟世界集群行为的本质内涵,挖掘群体主体的结构性特点,归纳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与规律,把握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与应对策略,是一种学科交叉的学术创新。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讨论集群行为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群体行为,落脚于虚拟世界集群行为的舆情分析,符合现代集群行为的新变化和新途径,具有时代性及新颖性。
............
2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
2.1 网络集群行为概念界定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严峻考验。首先,这是由我国的地理国情决定的,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民生损失严重,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次,当前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期,生产力的解放带来社会财富的爆发式增长,旧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群体不断瓦解分化,不同诉求的利益主体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单一的社会关系、格局,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种由经济体制转型为起点带来的社会转型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子在某一时点被触发,这些现代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加剧。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正是有效缓解、抚平改革进程中进步与发展伴随的阵痛。本文所论及的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2 网络集群行为的分类
基于共同信念的网络集群行为是指网民群体围绕特定关注点达成一定的共识,形成一致的观点和态度。“网络审判”是其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之一,是对进行简单粗暴的、缺乏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号召,部分网民不假思索地参与犯罪行为的判决中来。2013年重庆十岁女孩摔婴案中,尽管摔婴女孩的行为性质十分恶劣,不少网友却倾于“以暴制暴”,无视司法机关和专业机构的司法审理,直接对当事人及其父母使用语言暴力进行攻击,集体盲目进行审判。网络集群行为的最高级阶段就是基于共同的行动目标,在共同的行动目标的指引下,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就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中,也部分存在于现实社会中,或者线上、线下相互交织展开。单纯的集群网络行为具有自发性和无组织性,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人肉搜索”。早期“人肉搜索”的功能旨在挖掘事件背后真相,帮助了解更多情况,但随着行为的深入,网民的自发性、无组织性促使“人肉搜索”变得盲目,不断触及个人隐私,网友展开“语言”讨伐和攻击,使“人肉搜索”的性质发生转变,甚至演变为网络暴力行为。
3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现状及形成机制................13
3.1网络集群行为在突发事件中的现状 ........................13
3.2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要素 ................................16
3.3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19
4 突发公共事件下网络集群行为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3
4.1 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23
4.2 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25
5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策略.........29
5.1 强化“把关人”力度,笔耕文化传播,严控“信息流”...............29
5.2规范“议程设置”,引导“影响流” ..................32
5.3拓展沟通渠道,消除“噪音流” .................................35
5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策略
5.1 强化“把关人”力度,严控“信息流”
对主要由人的因素导致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如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危机潜伏到事件爆发、延续发展,因人参与其中而有别于自然灾难的客观性,其间充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把控好则危机或能消失,把控不好极易酿成更大的危机。有时,对于公众心理敏感的社会安全事件,因公共组织把关的传统媒体“失语”或“迟语”,导致网络信息大行其道,甚至流言、谣言满天飞,刺激了民众的不满情绪,使原本可控的一般事态进一步恶性发展,以至酿成群体事件。因此,公共组织应充分认识媒体多样化的传播生态,重视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主动参与到网络互动中,在与网民的亲密互动中把握舆论主动权,增强话语权威性,引导公众认清事实并积极参与化解危机,特别是针对人为因素导致的社会安全事件,应根据危机特点和进程,主动有效地传播信息,及时公布政府和有关组织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和措施,以稳定公众情绪和社会秩序。
5.2 规范“议程设置”,引导“影响流”
这四种身份之间并没有固定的明显区分,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可以作为网络策动力量在网络舆论中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受到传统电视、报纸的误读,专家学者型的观点表现出很多自相矛盾的“官方”解释,不能满足公众的令公众对于“专家”形成假大空的的偏见,因此,越来越多的公众在预设的立场排斥所谓专家学者的见解,而自由职业者由于其善于利用煽动性,强调民众自身立场,宣扬“关心公益,同情弱者”;而传统媒介工作者以更快、更简短的播报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评论。这里的第四类网络推手特指受到利益驱使的网络事件策划者,职业道德欠缺,善于煽动、诱导网民情绪,利用网络媒体“把关人”弱化的特点,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策划网络事件,推动特定对象或事件,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公众议题,引导舆论动向,是舆论领袖中最活跃、最具经济属性的群体。
...........
6 结语
本文以网络集群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为切入点,从特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自发产生一致的,并强化和聚合的聚集行为所形成的群体心理入手,讨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集群行为的心理机制。同时,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存在诸多监管、引导不力等问题,要求舆论引导工作从舆论源头进行制度上的控制,强化“把关人”力度,提升舆论形成过程中的潜在引导力,并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传播的“议程设置”;保持舆论沟通渠道的畅通性,最大限度消除传播过程中的“噪音”,从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网络集群行为的舆论向更加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
............
参考文献:
[1] 吴鼎铭. 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研究现状——兼论“Twitter革命”[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2] 吴鹏,龙黎明. 基于灾害事件的大学生集群行为防控体系的构建[J]. 河北工业科技. 2013(01)
[3] 李阳春,彭璐. 论危机事件中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及调控[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2(05)
[4] 钱晓蓉. 网络集群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及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27)
[5] 李晓娟. 网络集群行为事件中社会网络结构的属性特征研究[J]. 信息通信. 2012(04)
[6] 刘黎明. 虚拟类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功能[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2(02)
[7] 汤志伟,陈萌.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诱发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02)
[8] 高宪春. 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规律分析[J]. 新闻界. 2012(01)
[9] 孙佰清,景东,马万里. 网络舆论集群行为的动态仿真及可视化引导路径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10] 乐国安,薛婷. 网络集群行为的理论解释模型探索[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本文编号:10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