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谨防畸形“审丑”观腐蚀网络文化

发布时间:2018-01-05 22:16

  本文关键词:谨防畸形“审丑”观腐蚀网络文化 出处:《人民论坛》2017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审丑” 思想政治工作 美育教育


【摘要】:网络"审丑"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的产物,是网络时代下的特殊用语。网络"审丑"现象的发展,颠覆了网民的审美观、道德观,不利于网民人格的健全发展。基于此,要从美育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流媒体三个领域入手,矫正网民畸形"审丑"观。
[Abstract]:The network " the ugly " is the produc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It is the special language in the network era . The network " the ugly " phenomen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enomenon of " trial and ugly " of the network , which is detrimental to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 s personality . On the basis of this ,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three area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 socialist honor and disgrace and mainstream media , and correct the " ugly " view of the people ' s deformity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分类号】:C913.4;G206
【正文快照】: 网络“审丑”最早来源于日本网络游戏,起初作搞笑、讽刺、态度,久而久之便被同化而随波逐流欣赏这种“丑态”,在欣恶作剧解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赏中心态慢慢变得浮躁,审美追求也出现下降。增长,网民在网络上活跃度的提高,网络丑人的影响力随之增畸形“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丽娟,王永崇,陈靖怡;谈审丑的几种方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之和谐美育[J];求索;2012年07期

3 刘燕;;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侯新兵;;审丑教育:人格培养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5 陈显云;“审美”与“审丑”[J];中小学管理;2000年10期

6 叶继奋;理性的失落与潘多拉魔盒的倾翻——20世纪文学审丑现象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王洪岳;理性与现代派审丑文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9 唐桃;西方审丑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10 何建良;西方现代艺术审丑的三重成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年

2 王新荣;警惕相互呼应的“炫丑”与“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曹虹;审丑趋势下的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9年

4 华阳;审丑为何不疲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艳春;莫让食品安全“审丑”透支诚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丁;审丑不会开启一个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涂铭 卢国强;审丑产业链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肖国忠;抵制恶俗炒作须除“审丑”趣味[N];光明日报;2011年

9 乔燕冰;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木头;何妨以审丑狂欢抵御抑郁来袭[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玲;残雪小说的审丑空间[D];延边大学;2015年

2 唐明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心恬;当代中国“审丑”现象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杨思涵;异样的“锋”芒[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付晓洁;以钟馗为例看中国传统审丑心理[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沈文平;论苏童小说的审丑艺术[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7 顾忆涵;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因素及审丑教育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黄晓艳;杨争光笔下的偏执人物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孙宏宇;艺术伦理视域下大学生“审丑”现象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10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5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85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