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启示——以《三国演义》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9 19:04

  本文关键词: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启示——以《三国演义》为例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海外传播 传播状况 传播效果 传播特点


【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最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已传播至世界各地。文章通过回顾《三国演义》在海外传播的状况,发现《三国演义》在日本、韩国、朝鲜与泰国等国爱好者多、接受程度高、理解深刻,是译介形式最为丰富、传播媒介运用最为成功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海外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传播形式多元化、传播主体多层次、传播渠道多样性、差异性地对待传播受众。其海外传播对当代文学的有效经验与启示,即文学作品海外传播除了需要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多层次的传播主体、多样性的传播渠道等以外,还需要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创新的传播载体以及彰显大众关怀等。
[Abstract]: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s one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to go out of the country to the world, has been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pread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Japan, South Korea, Korea, Thai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enthusiasts,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deep understanding, is the most abundant form of translation. The most successful use of the media is a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overseas communi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 of communication is diversified, the subject of communication is multi-level, and the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is diverse. The effectiv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overseas communication to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at is, th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of literary works needs not only diversified forms of communication, but also multi-level subject of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e also need to have common values, innovative media and show public concern.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206;I207.413
【正文快照】: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赋予“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鼻祖”、“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等诸多盛名,不仅如此,它还是最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从传播主体、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与传播受众四个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国演义辞典》韩文版问世[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2期

2 胡世厚;第十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召开[J];文学遗产;2000年01期

3 吴微;第十三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00年04期

4 戴承元;试论《三国演义》在“天命”和“人事”之间的两难抉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三国演义辞典》韩文版问世[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2期

6 沈伯俊;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朱汉彬;以“义”为先以“仁”为本——简析《三国演义》的道德观与政治观[J];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方成慧;;《三国演义》运用历史文献的方式初探(上)[J];写作;2002年15期

9 郑铁生;名符其实的《三国演义新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10 梅新林,韩伟表;《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J];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管仁福;;试论《三国演义》“气”的文化意蕴[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林宪亮;;论《三国演义》之“白帝城托孤”[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喻斌;;曲直随剪裁 善恶任取舍——析《三国演义》中上庸之战的虚与实[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单长江;;《女仙外史》乃刻意模仿《三国演义》之作[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显慈;;《三国》、《水浒》之修辞艺术[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文新;;小说史上的一处重要分野——追寻《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差异之源[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7 曹亦冰;;考论《三国演义》关羽的“重枣脸”[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8 关四平;;刘备与宋江比较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三[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关四平;;刘备与宋江比较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一[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伯俊;《三国演义》:“说大事”的影响力[N];解放日报;2007年

2 王后法;《三国演义》的美学悲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蛟潭二中 王胜生;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易主”现象[N];学知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蒲荔子 实习生 周晓婷;《三国演义》“不靠谱”却真实[N];南方日报;2011年

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冯立鳌;文以观史 武以争胜[N];光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薛庆元 通讯员 于峰;《三国演义》作者再起争议[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牛庆国;为补《三国》苦耕耘[N];甘肃日报;2005年

8 冉利华;《三国演义》对反讽的运用[N];文艺报;2005年

9 胡德平;父亲谈《三国演义》的几个片段[N];南方周末;2011年

10 资治;历史事实:后存在的魅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2 赵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聚宝;《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旭;《三国演义》研究三题[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2 武志国;论《三国演义》中的军事谋略描写[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真一;京剧关公戏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金明淑;韩国文化中的《三国演义》因子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于耀程;《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来源研究[D];天津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鲍远苗;《三国演义》疑问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萨仁娜;《青史演义》与《三国演义》之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刘振东;司马懿形象流变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9 崔春雨;明代长篇白话小说中的战争叙事[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10 黄芮;三国“吴主”形象的生成与演变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40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40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