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特稿:象牙塔里的“同志”—同性青春的残酷物语

发布时间:2018-03-16 05:19

  本文选题:同性恋 切入点:艾滋病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同性恋平权运动的风生水起,曾经隐匿在社会阴影面中的同性恋群体开始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在中国,主流文化对同性恋的紧张情绪仍未缓和,与同性恋相关的制度尚未建立,同性恋群体依旧不断被妖魔化和标签化。而在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同性恋数量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性自由观念在不断开化。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这群成长在象牙塔里的同性恋群体又有着怎样的生活轨迹?面对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他们的情感状态、生存方式、行为权益、身份归属都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现实性的"社会问题"。本设计期望通过深度报道、人物专访以及记者手记等几种形式的文体组合,触及高校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呈现高校"同志"在生活中的心境和感悟。同时,本文希望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采访与叩问,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同性恋群生存画像,省思当前同性恋群体的真实困境,分析同性恋群体与社会的矛盾根源。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the global gay equal rights movement, the gay community, once hidden in the shadow of the society,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But in China, the tension over homosexuality in the mainstream culture has not eased. The gay-related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put in place, and the gay community continues to be demonized and labell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number of gay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concept of sexual freedo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ivilized.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society, what kind of life track does the gay community who grew up in the ivory tower have?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their emotional state, way of life, behavior rights and interests, identity ownership all seem to have become a realistic "social problem". Some forms of stylistic combination, such as special interviews of characters and notes of journalists, touch on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the gay commu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esent the mood and perception of "comrades" in college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hopes to pass through many aspects. The interview and questioning from various angles depict a true pictu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gay group, reflect on the real plight of the current gay group, and analyz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ay group and the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3.14;G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鹰;青春亚文化概说[J];文艺争鸣;2004年04期

2 鲍谧清;;青少年亚文化的心理表达意义探析[J];教育探索;2009年11期

3 曹晶晶;;从青少年亚文化视角解读“曾轶可现象”[J];新闻世界;2010年S2期

4 路鹏;;管窥青年流行亚文化之网络文字恶搞——以“凡客体”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05期

5 高亮;;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6 冯凭;论艺术亚文化[J];社会;1988年03期

7 邱炳厚 ,李明宇 ,李光达;令人担忧的校园亚文化[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年03期

8 王爱丽;要加强对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摘要)[J];当代青年研究;1997年06期

9 付彬;薛继红;顾春燕;;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

10 ;校园“亚文化”引人深思[J];教书育人;2006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杭湖;;公职群体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规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诗嘉;;犯罪的亚文化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山东;;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亚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角[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亚文化形成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红刚;李晓文;;青少年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点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蔡骐;;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A];新闻学论集(第23辑)[C];2009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童戈;;我看同性恋、防艾与文化[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N];东方早报;2011年

3 陈霖 马中红;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N];南方周末;2011年

4 朱迅W,

本文编号:1618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18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