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媒体研究的脉络回顾与学术反思——一项基于局内人和局外人视角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22 08:35

  本文选题:中国媒体研究 + 大陆学者 ; 参考:《新闻记者》2017年10期


【摘要】:本文以二十余年来中国媒体研究的学术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大陆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为主的两类学术社群在"国家-市场-媒体"和"国家-社会-媒体"两种分析框架下的知识生产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海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媒体的三个焦点分别是:宏观层面上研究媒体与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中观层面研究新闻生产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以及微观层面研究新闻从业者职业社群的生存现状。而且,不同的学术社群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着力点、研究维度以及价值取向。总体上,中国媒体研究的"本土化"问题框架已经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原创价值的学术概念和论述话语被生产出来,但在学术生产与交流的过程中尚缺乏严守的自觉、反省与批判精神,既有的理论知识成果与中国媒体研究场域的适用性还需反思,中国媒体研究新的理论框架尚未完全建立。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cademic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a research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two kinds of academic communities, mainland scholars an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market-media" and "state-social-media".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 focal points of Chinese media research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and the state, the market, the society at the macro level,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ws production and social changes at the meso level. And micro-level research on the survival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journalists. Moreover, different academic communities show different focus, research dimens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on different levels of research objects. On the whole, the framework of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a research has been formed, a number of academic concepts and discourse with certain original value have been produced, but in the process of academic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trict awareness.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al spirit,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chievement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media research field still need to reflect, and the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hinese media research has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2016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编号16JZD006)系列成果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声骋;从边缘到中心——解读媒体研究机构走向[J];声屏世界;2003年10期

2 Johan Forn釨s;苏晨阳;;消除分歧:媒体研究的十个不同思潮[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3 裴晓军;网络媒体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4期

4 黄小榕;加快媒体研究机构功能的转变[J];新闻战线;2001年10期

5 张晓虎;;新形势下平面媒体研究的变革[J];传媒;2007年12期

6 侯晓艳;;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研究及其研究传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8年00期

7 郭红飞;;关于“下一步”的断想[J];新闻知识;2009年01期

8 刘胜枝;;西方女性主义媒体研究述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罗慧;;当前西方另类媒体研究的兴起与走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郝文;;国际一流媒体研究模式初探与建构[J];青春岁月;2012年1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颜语;大数据时代,谁来提供更可靠的“内容”[N];文艺报;2014年

2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周翌;寻找“一针捅破天”的力量[N];浙江日报;2014年

3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媒介研究经理 徐鹏;北京报业市场的格局演变[N];中华新闻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杨;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报道研究(2001-2004)[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8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78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