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视觉说服与国家形象建构——对外传播中的视听新话语

发布时间:2018-05-10 20:03

  本文选题:视觉说服 + 国家形象 ; 参考:《新闻与写作》2017年08期


【摘要】:对外传播的目标是输出价值观、交流中华文化、传播政治主张,最终实现赢得人心、鼓舞人心。视听话语的"解码共通性"和"传播共情性"更有利于打动人心,达成共识!本文认为开创对外传播的新境界需要用"视听话语"来主导,视听话语无论是在"视觉说服"还是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都深具感染力。视听语言与新媒体的结合可以将传播的"情感卷入"最大限度地释放,而对外传播中所涉及的无论是"视觉说服"还是国家形象建构,"情感卷入"、情感引流、情感共鸣都是破题之核心所在。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未来对外传播的新境界,取决于视听话语新媒体化、社交化、微平台传播化到达的新境界。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满足对象国受众形象期待、提升对外传播同情力、传播内容注重情感卷入、自塑他塑与塑己塑他等四个方面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Abstract]:The goal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s to export values, to exchange Chinese culture, to spread political opinions, and finally to win people's hearts and inspire people. "Decoding commonality" and "spreading empathy" of audio-visual discourse are more conducive to moving the people and reaching a consensu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o create a new realm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audiovisual discourse should be used as the leading factor, both in "visual persuasion" and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and new media can release the "emotional involvement" of communication to the maximum extent, while what is involved in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s "visual persuasion" or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emotional drainage. Emotional resonance is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Therefore, in a sense, the new realm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depends on the new realm of new media, social and microplatform communication of audiovisual discours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four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which are to satisfy the audience image expectation of the target country, to enhance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ympathy power,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involvement in the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d to self-model and shape the national imag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东轶,王铁波;美女文化与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建军;;理念转变:我军国际形象建构的现实要求[J];军事记者;2012年02期

3 麻泽昕;;婚恋网站中的个人形象建构与传播效果——以世纪佳缘网为例[J];新闻世界;2012年09期

4 张天培;;科学共同体在网络中的形象建构分析——以中国科学家群体为分析对象[J];新闻传播;2012年10期

5 栾轶玫;;媒介形象建构的四个标准[J];视听界;2007年05期

6 唐小茹;;略论奥运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J];采.写.编;2008年05期

7 董天策;罗小玲;;网络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形象建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8 聂远征;邓淑文;;历史文化资源与电视传媒的城市形象建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01期

9 张辰韬;;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体传播评价[J];青年记者;2014年14期

10 何晶;;我国媒介文本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建构过程分析——一种“互文性”分析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洁;杨子;;国家形象建构的评价视角——以国外媒体对汶川事件的报道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金龙;国庆纪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韩敏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中国妇女的视觉形象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董军;提升国家形象建构的“自塑”能力[N];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王鹏权 李春艳;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介因素不容忽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惠立;讲解员的艺术把握与形象建构[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春燕;乘新媒介之风 展示真实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焕静;《人民日报》(1950-2014)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蒙象飞;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运用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在韩朝鲜族形象建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许阳;政务微博与政府形象建构[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子娜;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对我国农民形象建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4 段雨欣;基于政务微博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周航;跨文化视角下美剧中华人形象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林亚丹;中国当代都市情感剧中两性形象建构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钟凌汉;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与形象建构[D];上海大学;2015年

8 罗龙;政务微信对新疆住村干部形象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藏晓雯;新媒介环境下中美领导人形象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梁娜;青年知识女性微信中的自我形象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0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70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