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新世界主义的媒介尺度与传播张力
[Abstract]:New cosmopolitanism is not only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deep insight and accurate grasp of the current world situation and its trend, but also a strategic wisdom of dealing with the complex and plural, patchwork, organic fusion and dialectical unity of ecological relation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philosophical remolding of new cosmopolitanism on the media scale not only effectively resolves the dualistic contradiction between nativeness and globality, nationality and world, particularity and universality, but also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destiny commun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radigm. Depicts and demonstrates the microcosmic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and scientific mechanism of neo-cosmopolitanism: 1. To remove the nativism contained in the global concentric circle structure, and to reduce the sharp opposites between nativism and globality, and to regard the two as intersecting sub-scales (2 ~ 2). The partition between nationality and the world should be removed, and regional or peripheral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used as the regulating lever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ecology. According to "mixed coffee principle" or "pagoda sugar strategy", supplemented by "original meaning, lattice meaning, creative mean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articularity and universality is resolved, and the tension relationship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夏传播观念研究”(项目编号:16FXW002) 新疆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招标项目“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EDU047168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培仁;夏源;;媒介尺度论:对传播本土性与全球性的考察[J];当代传播;2010年06期
2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J];新闻大学;2001年04期
3 徐尚清 ,胡华龙;“非典”报道与媒介生态平衡——对“非典”报道的边际与信息均衡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03年06期
4 刘远军;;我国“媒介生态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吴江文;;媒介生态对新闻成本的影响[J];新闻界;2007年06期
6 蒋晓丽;任雅仙;;论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7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唐黎;;从新闻造假事件频发看媒介生态的失衡[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张莹;;媒体如何重构媒介生态平衡[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10 王心武;;媒介生态视域下的新闻公评人制度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戴元初;;反公共地悲剧与传媒规制变革——新媒介生态下中国传媒发展困境的一种解释[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贺心颖;;首都危机事件国际传播的有效控制[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4 Dan Schiller;;国际传播中政治经济权力平衡的变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的新途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祖武;本土性:报业竞争之利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运冬;媒介生态是一个文化新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杜晓;完善法治推动媒介生态和谐发展[N];法制日报;2014年
4 吴玉玲;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发展变化[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13年
6 邓建国;从在华外国人的博客看国际传播新途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记者 杜军玲;非盈利性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成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韩晓东;蓝海国际传播促进会在京成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梦杨;福莱国际传播宣布上海新领导团队[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贺明华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建立高效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2 阳海洪;探索中国新闻史研究新范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敬;媒介生态视域下的微博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韦勇娇;网络媒介生态中的反智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骏飞;泛传播环境下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音孜;微信的媒介生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温媛媛;媒介生态视域下微博客的媒介生态文明构建[D];山西大学;2014年
6 乔燕燕;全媒体视域下我国电视媒介生态问题及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雪芬;基于SoLoMo的西部报业转型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赵丹;媒介生态视域下都市报的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郑洁;新媒介生态下纸媒转型实施路径探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孙琳;市场中的报纸 报纸上的“市场”[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92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19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