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21:03

  本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不断扩大的互联网覆盖面积、持续提升的高科技信息技术,使得高效、快速的互联网成为受众日常传递信息,以及沟通情感的必备品。而作为互联网交流工具的网络语言,自然也就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语言之一。对于网络语言来说,它的流行不仅是在网络环境下,更多的是被受众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以一种网络语言逐渐改变甚至开始取代日常交际语言的现象呈现出来。由于网络语言流行后,对日常用语及受众社会生活两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对于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流行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对于网络语言流行现象的关注重点在于语言的传播过程,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如此流行,离不开语言自身的独特魅力,但说到本质原因还是传播媒介的作用。如果没有互联网媒介大范围、迅速、高质量的传播,网络语言不会被大量的受众使用,也就不会真正流通、流行起来。因此,本文认为,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任何语言想要流行都需要依靠互联网媒介的传播力量。同时,社会也应该关注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以及网络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对网络语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解决其反映的本质问题的方法,从根源解决问题。基于这样的写作目的,本文从传播媒介及媒介形成的传播途径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回顾整个语言传播的媒介史,了解传统媒介传播下语言的特点;其次,讨论互联网媒介的独特性质,观察在新兴的媒介形式之下,语言的传播情况;再次,从媒介融合角度,看网络语言如何借助新旧媒介间的互动联合进行广泛传播;最后,对网络语言流行现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此外,本文还搜集了大量来自2005-2015年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为论证本文“如今语言的流行主要依靠互联网媒介”的论点,提供充分语料证明。
【关键词】:网络语言 流行现象 媒介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目的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及综述11-14
  • 1.2.1 网络语言自身研究11-12
  • 1.2.2 网络语言的传播研究12-14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14-16
  • 1.3.1 网络语言概述14-15
  • 1.3.2 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语言的传统传播媒介形式16-23
  • 2.1 语言在语言媒介环境下的传播16-18
  • 2.1.1“口耳相传”的有声语言传播媒介16-17
  • 2.1.2 有形语言传播媒介打造语言的视觉传播模式17-18
  • 2.2 基于印刷技术的纸媒介传播18-19
  • 2.2.1 造纸术的发明为大规模印刷提供可能18
  • 2.2.2 语言在印刷术“反哺”的纸媒介中长期流传18-19
  • 2.3 电子时代媒介对语言的传播19-23
  • 2.3.1 广播使语言重新回归“部落化”的有声传播模式20-21
  • 2.3.2 电视形成多重感官的语言传播形式21-23
  • 第3章 网络凭借全新媒介特性助力语言广泛传播23-44
  • 3.1 从媒介特性看网络对语言的传播23-35
  • 3.1.1 扩大语言传播范围的网络媒介特性23-31
  • 3.1.2 受众争取自我“话语权”的过程促使语言加速传播31-35
  • 3.2 融入网络特色的语言赢取受众“注意力”35-44
  • 3.2.1 独具网络特色的新颖语言形式引发“围观”现象36-38
  • 3.2.2 获得受众“围观”后的语言形成强势模因38-44
  • 第4章 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语言形成病毒式扩散传播44-61
  • 4.1 媒介融合概念界定44-45
  • 4.1.1 什么是媒介融合44
  • 4.1.2 内容融合为网络语言创造“多种媒介,一个声音”的传播条件44-45
  • 4.2 媒介融合下网络语言的互动式媒介传播45-53
  • 4.2.1 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循环传播拓展语言传播范围45-49
  • 4.2.2 新媒介间的融合对网络语言的传播49-51
  • 4.2.3“媒介偏向理论”下看网络成媒介融合终极霸主51-53
  • 4.3 网络社交媒体扩散语言的网络传播路径53-61
  • 4.3.1 相互合作的自媒体软件扩大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围53-58
  • 4.3.2 自媒体深化网络语言的传播效果58-61
  • 第5章 网络语言传播的影响及反思61-70
  • 5.1 对受众产生“双刃剑”作用61-65
  • 5.1.1 提升受众内心的正面能量61-64
  • 5.1.2 人逐渐成为机械传播网络语言的工具64-65
  • 5.2 引发对传统语言的强烈冲击65-70
  • 5.2.1 新奇的组合形式打破传统语法规则66-67
  • 5.2.2“一词专用”导致语言空洞匮乏67-68
  • 5.2.3 赋予语言“标签化”的形象定义68-70
  • 第6章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5-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熙宗,霍四通;探索语言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好书──简评《语言变异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02期

2 陈彦馨;;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J];东南传播;2007年08期

3 郑美莺;;网络语言刍议[J];学报编辑论丛;2003年00期

4 孙洁玮;;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洪秋兰;;知识管理要重视加强语言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08期

6 刘琼;;浅谈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属性[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吴清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研究》和《语言与人类》出版[J];民族语文;2000年06期

8 李琳;;网络语言的失范及纠偏[J];青年记者;2012年18期

9 谢峰;;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10 廖逢倩;;网络热词你怎么看?[J];青春期健康;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密容;;网络语言试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美莺;;网络语言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3 周晓晶;;从语言变异的视角解析新词收录和词语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厚广;;语言与逻辑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芮东莉;译介工作:永远的桥梁工程[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凤华;经济全球化下怎样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N];科技日报;2009年

4 上海交通大学 张玉梅;语言正越来越“多中心化”[N];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赵强;言语魔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3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丽好;香港网络时代与华文二语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婷;浅析网络变异语言的类型及社会功能[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赫;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3 刘晓宇;中英网络语言变异的人际意义比较分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4 曹娟;小说“The House of the Dead Hand”中的语言变异及汉译[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郭士鑫;广告语言特点及偏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海婧;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语言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8 吴学辉;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罗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10 黄丽群;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的流行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0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