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雾霾辟谣信息的劝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09:27
  “伪健康信息”是指被当下的医学专业共同体认定为假的(非真的、非科学的)健康信息。伪健康信息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广泛传播给个人健康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互联网时代“守门人”机制的缺失使得伪健康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影响的范围更广。雾霾是当下中国的一大公共健康问题,雾霾伪信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雾霾认知与应对行为,而辟谣是治理雾霾伪信息的重要渠道。基于近几年我国民众对雾霾议题的忧心现状和雾霾伪信息泛滥的现实,本文以雾霾辟谣信息为研究主题,探究雾霾辟谣信息的劝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取2×3线下控制实验的方式,设计了不同信息组织方式(数据型/叙述型)和不同信源类型(官方信源/专家信源/不确定性信源)的雾霾辟谣材料,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实验者接收不同类型的雾霾辟谣信息后的信念感知、态度感知以及行为意向,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出雾霾辟谣信息最佳的信息组织方式、信源类型及二者的组合,以提高辟谣的信服力度。实验结果表明:(1)数据型文本比叙述型文本的劝服效果更好;(2)不确定性信源的辟谣效果较差;(3)数据型+官方信源的雾霾辟谣信息达到的劝服效果最佳。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在信念感知维度,前者更能使实验者产生高强度的信念感知。在周围环境信念方面,阅读前者的实验者认为周围信任这则雾霾辟谣信息观点数量的人更多,自己传播辟谣材料的可能性更大;在规范性信念方面,阅读前者的实验者认为周围觉得自己相信辟谣材料观点者的数量更多,周围的人希望自己传播辟谣材料者的数量也更多;在效能信念方面,阅读前者的实验者传播辟谣材料的可能性更大。B、在态度感知维度,相较于后者,实验者相对更愿意传播前一类型的雾霾辟谣信息。C、在行为意向感知维度,前者比后者更能使实验者产生高强度的传播意向,实验者更愿意通过转发至社交网络、群聊及特定个体的方式传播前者。目前,我国主要通过政务新媒体、网络内容平台谣言应对机制及自发的辟谣公益组织这三个渠道来发布辟谣信息,虽然应对与纠错机制不断完善,但高质量的辟谣信息又可能因为生僻的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表达而影响受众的理解,削弱劝服效果。因此,多次被权威媒体或科学机构辟谣的雾霾伪信息至今可能仍被转载传播。基于雾霾辟谣的现状和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辟谣文本与内容的重视,从信息组织方式和信源两个方面优化辟谣内容,提高辟谣效果。具体建议为:(1)官方说明是最受信任的雾霾议题信源;(2)提高信息内容质量是雾霾辟谣的关键;(3)媒体需承担雾霾议题系统辟谣的责任。因此,官方机构和科研机构需要担负起及时辟谣的责任,而媒体也需将官方权威的解释及时传递给民众,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好地进行辟谣。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2 文献探讨
    2.1 伪健康信息的定义
    2.2 双重处理理论
        2.2.1 理论要义
        2.2.2 不同理论模型的比较
        2.2.3 双重处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
    2.3 辟谣效果研究
        2.3.1 辟谣的必要性
        2.3.2 辟谣的方法与手段
        2.3.3 辟谣效果的研究模式
        2.3.4 辟谣效果的影响因素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选取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环境
        3.3.2 实验材料
        3.3.3 实验变量
        3.3.4 问卷设计
        3.3.5 实验步骤
        3.3.6 操作性检验
4 实验数据及其分析
    4.1 样本描述
    4.2 数据分析
        4.2.1 信念感知测量
        4.2.2 态度感知测量
        4.2.3 行为意向测量
5 总结与思考
    5.1 研究总结
        5.1.1 数据型文本比叙述型文本更具劝服效果
        5.1.2 不确定性信源的辟谣效果较差
        5.1.3 数据型加官方信源的辟谣效果最佳
    5.2 研究思考
        5.2.1 官方声明是最受信任的雾霾议题信源
        5.2.2 提高信息内容质量是雾霾辟谣的关键
        5.2.3 媒体需承担雾霾议题系统辟谣的责任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德勒;;自卑是个伪概念[J];雪莲;2017年04期

2 方晓;;带一只蝴蝶去纽约[J];南方文学;2017年05期

3 刘新庚;李歌;曾强;;论劝服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王建华;五彩缤纷的“隐示暗喻”劝服韬略[J];公关世界;2003年10期

5 喻野平;徐海;;五种公关劝服技术[J];公关世界;2000年08期

6 刘杰;;学生劝服工作应重视“第三人效应”[J];教学与管理;2019年01期

7 罗永雄;;意见领袖:理论缘起及其在劝服传播中的影响分析[J];新闻知识;2012年04期

8 罗永雄;卢晓华;;意见领袖:理论缘起及其在劝服传播中的影响[J];现代视听;2011年11期

9 张晓静;;态度劝服理论的传播方式和广告效果[J];新闻窗;2009年04期

10 贺志军;薛亮;;浅析劝服及劝服加工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会;公共事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主体互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高鑫;思想政治劝服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迪;雾霾辟谣信息的劝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2 李雅;《劝服的机制:21世纪的交流与态度》(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8年

3 王一如;加拿大华人精英参政的政治劝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4 李洁;灾难电影研究:生态内蕴的劝服诉求[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姬丹丹;从语言学角度谈俄语广告文本的劝服功能及其实现手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鸣;《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劝服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黄胤雯;广告产品陈述与陈述性间接劝服[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丁丽贤;高卷入品牌的广告劝服和媒介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宋凌云;修辞学视角下的广告劝服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赵囡囡;浅析上海DM杂志的广告劝服功能与信息传播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3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23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