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09:47
【摘要】:本文将电视节目与受众的互动界定为研究对象,将媒介融合作为研究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变化了的媒介环境对电视媒介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对电视节目互动形式的影响并将此作为主线。试图梳理清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互动的相关理论,电视节目互动的现状、节目发展、互动形式、互动内容、存在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电视节目互动的未来潜质,力求在媒介融合的互动环境作用下寻求电视节目互动的新突破实现良性互动。媒介融合作为一个必然趋势,带给电视媒介的影响最大的突出点在于技术上,在拓宽电视媒介互动方式的基础上,展开对研究电视节目在技术、内容、产业上的多层次互动。媒介融合下电视媒体的互动情况在发展方向上看是具有相互性的,但其中的具体情况、双方的发展的份额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其中产业价值的转变既符合了受众的心理又符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本文希望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找到电视节目互动的新方向,对电视产业助一臂之力。
【图文】:

有线电视,新媒体,电视媒介


播技术应用到媒体上可以认为新媒体的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利开阔了原有的有线渠道,融入了更多的无线方式。电视媒介之所以产生了改是在媒介融合后,与多种新媒体结合,之所以能结合必然是有所改变、取长的原因。能够支撑这些新媒体的一个共同特征便是就是技术能量,技术运用体中并产生了新的媒体形式,其中计算机和媒体技术的联合直接影响了电视制作视频的质量,优化呈现给大众的屏幕画面也等于提高了电视的竞争力。其次,在有线电视的数字化程度上据格兰研究统计到 2010 年底,我国电视用户数量见图 2-1,其中有线数字化程度过半 50.75%,有近 200 个地级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纵观媒介融合下电视媒介技术动态发展可见,有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交互电视的这一系列发展,直接应用的都字图像压缩技术,,之所以电视在近几年开始逐渐迈向数字化进程,技术能支一个主要的牵动力。

构成图,媒介,构成图,媒体结构


视的互动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传统的单向播出,让受众在使用媒体上拥有了极大的权利,既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节目又可以参与到其中。有了媒介融合这个大背景,受众的对电视节目的支配和选择就会产生一定的,受众的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受众分流是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 1974sengren 对这一理论增加了自己的想法(图 2-2),并提出了受众媒介使用的。可见 Rosengren 特别将社会和个人当做影响阅听人的基本需求的重要次级,在社会体性中还包含媒体结构的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国明;;当前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三种转型(上)[J];中国传媒科技;2007年03期

2 郭赫男;;媒介融合与公民社会话语“场域”的萌发[J];当代传播;2012年05期

3 唐励;;加强媒介融合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5期

4 张璇;;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5 廖亮;电视“互动”观念初探[J];现代传播;2002年06期

6 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关梅;;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其应对[J];新闻爱好者;2008年03期

8 孙玮;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分层现象[J];新闻大学;2002年03期

9 张天莉;李强;;媒介受众资源的认知、调整与增值[J];新闻大学;2006年02期

10 喻国明;;传播规则变革背景下传媒竞争力构建[J];新闻与写作;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月民;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9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49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