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都市类报纸中李娜媒介形象建构的差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6:16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媒体的报道理念开始转变,对体育运动员的报道不再仅仅只是对比赛新闻的报道,而将报道取材扩展到赛场下、生活中等更广泛的范围,运动员的媒介形象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自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女单冠军之后,国内外媒体都将目光聚向李娜,不同媒体呈现的报道视角也有所不同。本文立足于框架理论,选取了都市报中的《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以及《京华时报》作为研究的样本,通过文献研究、框架分析、对比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都市媒体展开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消息来源以及报道结构等层面的深度剖析,以此探讨都市类报纸中对李娜形象塑造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都市报》对于李娜的报道正反观点较明显,既有热情洋溢的追捧与赞美,也有深入透彻的批评分析,展示了李娜作为一个网球明星的多面性,并将她塑造成一个赛场威风,场下却敢怒敢言、脾气火爆的立体化的明星形象,摆脱了过去“完美主义”式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而作为李娜家乡媒体的《楚天都市报》,在关于李娜的报道中,几乎回避了所有的争议性事件的报道,表现为大规模的正面报道,充满了各种溢美之词。在事业方面,展现的是一个成功的、能代表武汉和中国形象的国际网球明星形象;而在生活中,塑造的是一个热爱家庭、幽默的、健康的典型武汉女性特色的形象。北京地区的《京华时报》将李娜塑造成一个顽强拼搏的、成功的、以及独立自主的中国网球一姐的形象,并将她包装成各大广告商的宠儿,强化了她在网球之外的商业价值以及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最后,文章从体育报道中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现象、“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以及体育明星个人行为的角度对体育明星的媒介形象塑造展开了思考,并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图文】:

趋势图,报道量,趋势,媒体


2011逦2012逦2013逦2014逡逑图2.邋1三大报纸报道量的变化趋势逡逑从上面的趋势图看,媒体对李娜的报道趋势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先增长,在下降,逡逑趋于平缓。笔者认为,2011年李娜在赢得法网冠军后,媒体开始加大对李娜的关注,逡逑是比赛中即将遇到的对手、抽签情况、赛场状况,还是赛场下的李娜都成为媒体报逡逑焦点,所以关于李娜的报道量开始急剧增加。而其后,随着受众关注度的下降、以逡逑于李娜已有报道的数量较多,,媒体除了赛事新闻外,其他可以作为的空间较小,所逡逑于李娜的报道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以上只是样本的总体情况概述,而对于各报逡逑间具体的差异将在下文进一步分析。逡逑(三)编码方案设计逡逑结合臧国仁框架分析的三个层次,笔者将从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消息逡逑

新闻图片,冠军


报纸记者这种普遍采用小景别的拍摄模式突出了李娜的主体性地位,而忽略了逡逑周围的环境因素,从而强化受众对于李娜个人的印象的感知。如李娜获得澳网冠军时亲逡逑吻奖杯的图片(如图3.2所示),都是近景拍摄的,将李娜获得冠军时的喜悦以及激动逡逑的心情定格,省略了背景中的其他元素,而将李娜一人作为绝对的主角,既增强视觉冲逡逑击力,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娜的认同。逡逑图3.邋2李娜获得澳网冠军新闻图片逡逑3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钊;;李娜媒介形象建构的考察:摆脱脸谱化的多面向体育明星[J];传播与版权;2014年06期

2 洪建平;宋词;;国外主流媒体对李娜法网夺冠报道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刘静;邓秀军;;明星运动员媒介形象的全媒体塑造策略研究——以李娜的“大满贯”参赛经验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4 张s

本文编号:2707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07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