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6:52
【摘要】:随着大众社交媒体的兴起与普及,以“参与”与“分享”为特色的WWeb2.0思维渗入学术领域,革新着人们获取、传递与交流科研成果的方式,推动着全球科研共享的蓬勃发展。学术知识交流与科研协同,作为开放科研环境下多元化创新活动的重要一环,借助于科研交互的网络空间——学术社交网络,在当今社会,正呈现出勃勃发展的生机。学术社交网络凭借与生俱来的优势,吸引着不同学术背景学者的学术理念、创新观点在相同空间各展风采。但与此同时,利用学术社交网络进行知识交流,在交流机理、交流绩效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交流机理方面,知识交流体系结构的构成不明确,知识交流动因复杂多样,知识交流过程层次交错混乱,传统科学知识交流模式的局限性、单一性难以适应网络数字科研新特征;交流绩效方面,考察以用户交互过程与交流效能的测度为主,缺乏兼容知识交流全局与用户心理维度的分析。学术研究层面,国外聚焦于学术社交网站及其服务功能发展,知识交流模型、影响因素、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国内重点关注学术社交网站发展现状、服务形式与功能,知识交流实践等内容。鲜有学者对知识交流模式、交流绩效的探究,尚无针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机理、模式及绩效的系统研究。深层次解析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机理,构建适应广泛的多样化知识交流模式,从知识交流的输入要素、交互过程、交流效能多维度剖析交流绩效的影响因素,并融合用户交互感知评价知识交流绩效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做深入的探讨,将系统理念引入知识交流体系要素结构模型,将嵌入性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引入知识交流创新模式构建,将团队效能理论引入知识交流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将知识流动理论引入知识交流绩效评价体系架构,力图为科研用户提供优质、适配的交流模式,实现高效知识交互;为促进社会知识增值,共享与创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研究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构建出了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机理模型。有别于传统知识交流思路,从系统理论视角,对学术社交网络的知识交流体系结构组成要素、各要素知识流动的创新交流模式与知识交流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进行深层研究。在理论中阐释知识交流体系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学术社交网络的知识交互模式与交流绩效。其二,在融知发酵理论、嵌入性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团队效能理论、知识流动理论视阈下,分别针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机理的基本构成原理、创新模式、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的理论架构做了较深入的探索;实证的维度,则通过案例解读学术社交网络微观层面的三种知识交流创新模式;利用问卷调查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影响因素加以了解和掌握;运用智能评价法评估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的现状;采用多维策略的量化分析对知识交流绩效提升方略进行深入钻研检验。其三,对学术社交网络模式、影响因素、绩效评价三个方面的深入剖析。首先,在对以往知识交流模式的比较归纳基础上,构建出宏观层次的知识交流一般模式与创新模式,并结合案例应用状况反映出各知识交流创新模式的异同与适用范围。其次,结合知识交流体系结构要素在知识交流过程的主要特征及重要度,解析知识交流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概念模式以及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调研对具体知识交流绩效影响因素加以探讨。第三,围绕交互过程、结果以及用户交互感知三维度对十个热门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做实证评析,揭示出现行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的突出问题,为创建评价指标与方法,改善知识交互质量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主要问题与研究意义,总结归纳出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等相关研究的现状,明晰本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对学术社交网络的概念进行界定,论述其基本特征与类型,探析知识交流的内涵、构成维度、形成机制以及相关模式,阐述绩效评价的内涵,探究绩效评价理念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分析学术社交网络知识的内涵、特点与类型,挖掘出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的概念、形式及不同形势下的基本特征。并借鉴系统理论,构建出知识交流体系的结构关系模型,深入剖析基于节点、价值链及知识网络结构下知识的流动原理,解析出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的内外动因,探讨知识交互的过程及原理。分析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模式的内涵,针对知识交流过程中关键要素的主要侧重点,宏观上构建出合作拉动、效益驱动、技术推动的一般模式。融合学术社交网络结构与知识交互功能的新特征,微观上构造出基于科研过程、基于价值链增值、基于人际网络的创新模式,通过列举具体案例,查验三种创新模式的异同点及其适用范围。重点构建了知识交流机理模型,作为后续研究的整体分析框架。第四章,借鉴团队效能理论中“输入-过程-输出”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以主体特质、知识特性、交流媒介与环境作为输入要素、以交互质量与知识创新支持作为交互过程的中介要素、以知识吸收能力与交流满意度作为交流结果要素,分别构造出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的理论、概念与假设模型。通过小规模深度访谈与小样本预测对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影响因素的初始测度问题项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构建出正式的测量量表;对收集的363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数据统计与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所提出的影响知识交流绩效的研究假设。第五章,阐述了知识交流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构建出以用户价值为核心,注重知识交流客体、交互过程,强调用户的交互情境、新知识的吸纳程度,以及交互感知的知识交流绩效评价的原则与思路,从知识交互水平、知识流量与存量、知识利用程度、用户交互感知四维度创建出知识交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析了现有主流知识交流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权重确定优化方法,构建出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绩效层次式智能评价模型。通过选取十个较为热门的学术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对其知识交流绩效进行评价,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及模型的科学合理之处。第六章,深入探究了学术社交网络知识交流面临的困境,提出以科研用户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加速学术社交网络学术知识传播服务科研过程为目标,开拓多元学术交流渠道,提升用户交互满意度,实现互惠共
本文编号:2717243
本文编号:2717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1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