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子君”和她们的时代—布迪厄“资本”理论视阈下的独立女性媒介表达
发布时间:2020-08-09 16:35
【摘要】:从鲁迅1925年发表《伤逝》以来,其中的角色“子君”,经历了亦舒所著《我的前半生》和电视剧改编版《我的前半生》两次的重新书写,其改写的时代背景、书写视角的差异,使三个“子君”虽然同样遭遇失去婚姻的人生转折,其人物塑造、生活境遇和道路选择却完全不同。作为独立女性形象塑造的子君,为我们考察三个不同时期的独立女性呈现提供了对比范本。本研究以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和场域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细致梳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时代的“子君”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衡量维度的具体差异,并尝试深入挖掘其书写差异背后所蕴含的视角转换问题。同时,将文本的书写视为对现实问题的弥合与想象性解答,尝试提出文本对于社会现实的参考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分为三章,梳理三个文本中,“子君”形象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上的呈现;第三部分尝试从“视角转换”的角度切入,分析“子君”形象不同呈现背后的书写视角因素;第四部分为结论,在第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本分析的社会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方方;;性别视角下《我的前半生》解读[J];名作欣赏;2015年15期
2 林茵;;论《我的前半生》对《伤逝》的接受[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毕芙蓉;;文化资本与符号暴力——论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J];理论探讨;2015年01期
4 潘q
本文编号:2787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8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