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院讲会的平民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2:36
【摘要】:书院是中国士人进行文化的研究创造与教育传播的场所,古代读书人依托书院开展藏书、修书、著书、读书、教书等文化传播活动。书院作为官学的补充,具有从事文化传播、辅助教化民众的功能和使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院,既是学术派别的活动中心,又是进行民间教化的重要场所,它是一种社会对于文化教育需求的产物。书院讲会是古代士人向社会传播自己儒学思想的重要方式,至明代中后期,在书院讲会的传播活动中,其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对象都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明代书院讲会的主要传播思想,开始由培养精英的程朱理学转向极具平民化传播意识的“王湛之学”,推动着书院讲会开始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王湛之学”形成社会思潮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一时期书院讲会的传播活动,除了士人间的学术交流,还包括以儒家伦常面向地方实施社会教化,尤其是泰州学派更是以平民教育为己任。平民化的儒学传播思想种子开始播种到明代社会的各个地方,甚至作为理学一脉的东林学派也开始了平民化传播教育。明代书院的讲会活动除了书院内部的教学活动之外,还面向当地的社会,进行一些地方性的学术聚会,同时还开展平民教育。这一时期的书院讲会活动,不仅是士人群体可以参与的学术聚会,一般民众、甚至山野农夫都可以进入书院听讲,使书院儒学传播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明代士人通过书院讲会,把地方社会作为传播教化的对象,这将儒学传播到了当时的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不同阶层的人员都产生了影响。而当时的乡村书院,凭借其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将其启蒙教育的传播深入到乡村平民中去。根据平民的需求与特点,乡村书院的讲学与蒙学、乡约进行了结合。这种平民化传播扩展了书院的教育面,其目的是化民成俗、彰善纠恶,在基层社会的儒学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讲会的平民化传播,一是书院讲会的传播思想中的平民化趋势,由精英教育转向“百姓日用之学”,开展平民教育成为书院教育传播的一种趋势;二是书院讲会的内容由高深的学问转向启蒙教育和贴近底层民众生活的教化;三是书院讲会的受众由士人群体及生徒转向“愚夫愚妇”。本文主要通过对明代书院讲会的平民化传播活动的研究,探寻这一时期儒学的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对象因这种平民化趋势具体产生了何种变化,探讨这种平民化趋势给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G649.299
本文编号:2791114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G64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蔡志荣;;传播与教化:明清书院大众化发展趋势[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2 张献忠;;明中后期商业出版的大众传播属性与文化的下移[J];求是学刊;2013年02期
3 孙先英;;宋明理学在广西的传播方式[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4 吕玲;;新闻监督的平民化转向[J];青年记者;2008年21期
5 李兵;;书院:明代心学建构与传播的主要依托[J];现代哲学;2006年04期
6 邓洪波;儒学诠释的平民化:明代书院讲学的新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聂付生;晚明文化传播网的形成与文人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聂付生;论明代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祥成;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