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仫佬族依饭节的传播渠道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3:14
【摘要】:2006年5月,仫佬族依饭节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饭节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节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样性与独特性所体现出的自身价值,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还能传承人类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媒介技术的到来扩宽和加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与传播速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带来巨大契机。本文以仫佬族依饭节的传播渠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采用实地调查、内容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依饭节在人际间的传播现状和各现代媒介中的传播现状进行梳理,探究出当前依饭节的传播仍存在传承人老化、传播手段单一、传播内容空洞、更新频率低及传播平台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诸如重视民间、走进校园、善用媒介、适当产业化等思考,以期从传播渠道上优化依饭节的传播,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绵力。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92.11;G206
【图文】:

仫佬族依饭节的传播渠道优化研究


图4-2逡逑32逡逑

罗城县,新闻中心,县委,工作人员


4.2.4传播内容不够丰富,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逡逑笔者在罗城政府网中以依饭节为关键信息进行检索,查到相关报道从2016年11月逡逑起至2018年5月这一年半的时间共计59篇(图4-3为2017年第三届罗城仫佬族自治逡逑县依饭节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发布的新闻标题节选列表)。报道的内容大都集中在对依逡逑饭节历史的追溯、依饭节举办时期的盛况和相关工作与政策保护等描述,而对于依饭节逡逑传承人的介绍,包括传承人的个人经历、现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规划,依饭节文化活逡逑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经历与感受,现场参与的游客自身的体验等都是很好的内容传播素逡逑材,但关于该方面的内容却鲜少看到,报道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逡逑罗城s方出动200余》力sassss成依饭文化旅游节安保I作逡逑11月6至8日,罗城&培族目治县举行第三届松俺族依SES;化节费扶贫产业招(50活动,罗iSS方出动200余翌力全守护,在岗位上...逡逑目:8EH动怒逡逑h?p;//wvwvv.gxlc.90v,-cn/lcdt/bmdt/6C?J4294.htm!邋2G17-11-17逡逑广西罗域第三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坚抉贫产迎沼商活动隆重举行逡逑S3为:锻导,磊Y娌渭庸阄髀蕹求肴焖蒕\0族依饭文化旅?游节?蜃扶贫产业招菏活功开裔式?蒙堪师摄民族欢歌决盛会.槰凰起舞敬嘉…逡逑舰栏目.?罗域夬逡逑http://wvw-w.gxlc.gov.cn/IcdV-<^yw/6615878.ht!Tsl邋2017-11-13逡逑广西罗城仫佬族段众欢庆“依饭节*■上演特色民俗盟S逡逑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泉;;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媒介的演化——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袁德渠;;微电影,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最佳途径[J];科技展望;2015年32期

3 黎蕾;;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J];新闻世界;2015年10期

4 谢艳娟;;仫佬族文化内生型传承制度分析[J];民族论坛;2015年04期

5 齐迹;;新媒体环境下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策略及方案——开放交互式电子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王诗文;陈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点及策略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谢艳娟;;多元文化教育与仫佬族文化的传承[J];教育评论;2014年11期

8 刘菲;;文化符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J];东岳论丛;2014年07期

9 刘昭;;省级卫视如何为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助力[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李微;余建荣;;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J];新闻知识;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艾丽菲热·莫明;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2 吴桐;新媒体语境下阿昌族户撒刀的媒介传播[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龚翔;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苏慧;社交媒体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张菲菲;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定因子体系构建及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姜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D];浙江大学;2011年

7 黎炼;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91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91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